患者男,26岁,学生,因“躯干,四肢红斑,黏膜糜烂,指(趾)甲脱失5年加重2个月”来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舌面出现白膜,无糜烂及疼痛等不适,未重视。继而出现指(趾)甲变形,缺损,并逐渐脱落,躯干,腹股沟等处相继出现暗红色斑块,伴有明显瘙痒。曾就诊于外院,考虑湿疹,经治疗无明显好转。5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口腔,龟头黏膜糜烂,并斑状脱发,遂来诊。发病来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精神好,尿,粪正常。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身体消瘦,营养不良,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吐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科查体:头颈部有5处直径约1 cm的圆形斑秃区;口腔黏膜和舌分布大小不一的白色细纹状斑和浅表糜烂面,糜烂表面覆盖较多黏稠性分泌物,张口受限;下腹部,腰骶,左侧腹股沟处可见直径4~10 mm的紫红色丘疹及斑块;指(趾)甲全部缺损,脱失,甲床和甲周部分糜烂,伴少量黄色分泌物;双手掌可见不规则皮肤角化,增厚,皲裂;龟头及包皮前缘皮肤红肿,糜烂,有少量黄色分泌物。
扁平苔藓Wickham纹形成的原因是(提示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血生化正常;ANA(-);IgG,C3正常;口腔黏膜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A:表皮角化过度 B:颗粒层楔形增厚 C:基层不规则增厚 D:真皮上部淋巴细胞为主的致密带状浸润 E: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F:角化不良伴角化过度
患者男,27岁,因“尿道炎反复发作4年,伴关节痛,全身皮疹,外阴溃破1年余”来诊。4年前因非婚性接触后出现尿道脓性分泌物,当时查支原体,衣原体均为阳性,未正规治疗,病情反复。1年前全身出现皮疹,并伴外阴破溃,疼痛不明显。双髋,双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查体:T 38 ℃;意识清楚;双眼结膜充血,咽红;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髋,膝,踝,肩关节周围皮肤及软组织红肿,发热;躯干,四肢见散在的鲜红色浸润性斑片,丘疹,覆淡黄色蛎壳样鳞屑;小腿伸侧皮疹融合成大片,掌跖角化明显,大量脱屑。实验室检查:CRP,zongR增高,HLA-B
7(+),类风湿因子(-),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均(-)。关节CT:骶髂关节炎。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细胞间水肿,表皮内白细胞聚集形成海绵状脓疱,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诊断:Reiter综合征。
关于Reiter综合征的皮肤,黏膜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皮损起初为黄色小水泡 B:皮损常见于头部,掌跖 C:轻者有自限性 D:重者可选用甲氨蝶呤 E:出现脓疱时需常规使用抗生素软膏
女,20岁。因掌跖皮肤出现红斑,增厚18年伴部分末端指/趾节畸形,溃疡8年余。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手部见弥漫性红斑,增厚伴手指畸形外观,中指伸侧有蜂窝状凹陷。双手拇指关节处见海星状角化。双足跖弥漫性角化增厚并有皲裂,糜烂伴恶臭,角化增厚边缘附黄色厚鳞屑,第一趾和第二趾可见甲变形,甲分离和混浊。组织病理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真皮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大致正常。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A: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B:点状掌跖角化病 C:残毁性掌跖角化病 D: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 E:进行性掌跖角化病
女,9岁,从婴儿时开始两掌跖发红粗糙变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伴有细薄鳞屑,并渐扩展至指背及手背,夏季常发红明显伴臭味,冬季皮损常发生皲裂。两手掌及足跖弥漫性潮红粗糙增厚,伴有鳞屑,足部轻度浸渍发白,伴明显臭味,损害自掌跖侧面延伸至手足背,足部延伸到踝关节以上,双手已接近腕关节处,边界清楚,多数指跖甲增厚无光泽。膝肘关节暂未见皮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母亲有类似病史。
该病与可变性红斑角化症的主要区别是
A:遗传方式 B:发病年龄 C:皮损部位 D:由编码连接蛋白31基因突变所致 E:红斑为游走性角化性,边界清楚呈地图状
患者双手掌皮肤角化、肥厚,伴有皲裂,以冬天为重。
如果是掌跖脓疱病,最有可能一致的是
A:皮损有水疱、丘疹、脱屑 B:细菌培养阳性 C:皮损有脓疱、痂皮、脱屑 D:细菌培养阴性 E:斑贴试验阳性
某患者双手掌皮肤角化、肥厚,伴有皲裂,以冬天为重。
如果是掌跖脓疱病,最有可能一致的是
A:皮损有水疱、丘疹、脱屑 B:细菌培养阳性 C:皮损有脓疱、痂皮、脱屑 D:细菌培养阴性 E:斑贴试验阳性
女,21岁,因掌跖皮肤出现红斑、增厚18年伴部分末端指(趾)节畸形、溃疡8年余。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手部见弥漫性红斑、增厚伴手指畸形外观,中指伸侧有蜂窝状凹陷。双手拇指关节处见海星状角化。双足跖弥漫性角化增厚并有皲裂、糜烂伴恶臭,角化增厚边缘附黄色厚鳞屑,第一趾和第二趾可见甲变形、甲分离和混浊。组织病理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真皮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大致正常。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A: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B:点状掌跖角化病 C:残毁性掌跖角化病 D: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 E:进行性掌跖角化病
女,9岁,从婴儿时开始两掌跖发红粗糙变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伴有细薄鳞屑,并渐扩展至指背及手背,夏季常发红明显伴臭味,冬季皮损常发生皲裂。两手掌及足跖弥漫性潮红粗糙增厚,伴有鳞屑,足部轻度浸渍发白,伴明显臭味,损害自掌跖侧面延伸至手足背,足部延伸到踝关节以上,双手已接近腕关节处,边界清楚,多数指跖甲增厚无光泽。膝肘关节暂未见皮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母亲有类似病史。
该病可能的诊断是
A: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B: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C:毛发红糠疹 D:毛囊角化病 E:结节性硬化症
女,9岁,从婴儿时开始两掌跖发红粗糙变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伴有细薄鳞屑,并渐扩展至指背及手背,夏季常发红明显伴臭味,冬季皮损常发生皲裂。两手掌及足跖弥漫性潮红粗糙增厚,伴有鳞屑,足部轻度浸渍发白,伴明显臭味,损害自掌跖侧面延伸至手足背,足部延伸到踝关节以上,双手已接近腕关节处,边界清楚,多数指跖甲增厚无光泽。膝肘关节暂未见皮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母亲有类似病史。
该病与可变性红斑角化症的主要区别是
A:遗传方式 B:发病年龄 C:皮损部位 D:前者由编码连接蛋白31基因突变所致 E:后者红斑为游走性角化性,边界清楚呈地图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