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其机制是患病内脏与发生牵涉痛的皮肤部位

A:位于躯体的同一水平上 B:位于躯体的同一纵切面上 C:位于躯体的同一冠状切面上 D: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根神经支配 E: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前根神经支配

51岁患者,男性,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并伴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改变,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那么在被影响的心肌区域,下列哪种代谢途径发生改变

A:氧化磷酸化加快 B:脂肪酸氧化加快 C: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加快 D:乳酸生成加快 E:酮体生成加快

8例某病患者的潜伏期(天)如下:2,3,3,3,4,5,6,30,则平均潜伏期

A:均数为3天 B:均数为7天,很好地代表了大多数病人的潜伏期 C:中位数为3天 D:中位数为4天 E:中位数为3.5天,不受个别病人潜伏期长的影响

四环素族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性作用的原因是

A:可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 B:可与40S亚基结合 C:可与50S亚基结合 D:可与60S亚基结合 E:易进入菌体,不易透过哺乳类细胞的细胞膜

某医生对10例某病成年男性患者的血浆清蛋白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r=0.916,且经t检验得P<0.001,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认为两变量成正相关关系 B:可认为两变量成负相关关系 C:两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 D:两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不高 E:若对该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则回归系数b可能小于零

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下列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某医院用新手术治疗的25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而用老手术治疗的20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有可比性)。此差别的意义是

A:新手术与老手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相差如此之大,抽样误差无足轻重,不必考虑 B:新手术与老手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别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C:可能由于观察例数不足,新老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D:新手术与老手术比较,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E:新手术优于老手术

某化工厂1162名工人的体检结果见表1,下列说法正确的()

A:10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为37.18% B:10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为49.66% C:15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为19.85% D:15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仅为第三位,为18.37% E:10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有73人患病

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平均为 10%,某地随机抽查了100人,其中HB- sag阳性20人。
该样本阳性率为

A:10% B:15% C:20% D:80% E:90%

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平均为 10%,某地随机抽查了100人,其中HB- sag阳性20人。
Sp

A:0.03 B:0.04 C:0.4 D:0.6 E:4.0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