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43岁,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顺利,以1.5%的异氟烷维持,小剂量芬太尼辅助。手术1小时后病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异氟烷的浓度升至3%,静注芬太尼0.1mg,效果仍不理想,考虑可能出现二氧化碳蓄积。
确诊二氧化碳蓄积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A:观察钠石灰的颜色及温度 B:病人的临床表现 C: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D:行动脉血气分析 E:增加通气量病人是否出现二氧化碳排除综合征
毒理学鼻祖Paracelsus提出"剂量决定毒物",即所有物质都有一定毒性,惟有剂量能区别毒物。因此,自毒理学诞生之日起,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便是研究的核心
为通过数学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计算LD
等参数,通常将S型剂量一反应曲线进行转换,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纵坐标标识单位为反应频率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B: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高斯曲线 C: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D: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E: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同时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
A:肺通气量 B:肺血流量 C:肺泡通气量 D:最大吸氧量
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A:肺的通气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呼吸商是
A: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人的氧与呼出的二氧化碳量的比值 B: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氧摄入量的比值 C: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比值 D:二氧化碳产生量与吸入气的比值 E:呼出气与肺容量的比值
呼吸商是
A: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入的氧与呼出的二氧化碳量的比值 B: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氧摄入量的比值 C: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比值 D:二氧化碳产生量与吸入气的比值 E:呼出气与肺容量的比值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最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是
A:残气量 B:肺扩散容量 C:肺活量 D:用力呼气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最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是
A:残气量 B:肺扩散容量 C:肺活量 D:用力呼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