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10月28日11至月30日,某中心幼儿园发生了手,足,口腔见散在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疫情,部分患儿肛门周围也见疱疹,少数病人出疹前后有短暂低热,病人病情多较轻,全园学生268人,发病108例,罹患率达40.29%。
你估计本起疫情可能的疾病是
A:单纯疱疹 B:呼吸道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病毒感染 E:肠道细菌感染 F:手足口病 G:肠道病毒感染
某年10月28日11至月30日,某中心幼儿园发生了手,足,口腔见散在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疫情,部分患儿肛门周围也见疱疹,少数病人出疹前后有短暂低热,病人病情多较轻,全园学生268人,发病108例,罹患率达40.29%。
提示:病人的大便和玩具物表涂液,经RT-PCR检测呈肠道病毒核酸及时阻断本起疫情的蔓延采取的措施是
A: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服药 B:晨检 C:自来水中加大含氯量 D:对病人隔离治疗 E:空气消毒 F:加强食品管理 G:玩具及桌椅等物表消毒
鲍某,男,48岁。患者因急性胃痛来诊。李医生认为其病不重刺激无以祛其邪,不留针不能达其效,故行重刺留针法。病人仰卧位针刺20分钟后,起针时发现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病人自觉痛剧,四肢症状未解,起针时症状益甚。
本患者出现此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
A:患者精神紧张 B:行针手法不当 C:病人肌肉强烈收缩 D:留针时间过长 E:体位不当
某患者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3后住院治疗,一次因"感冒"注射药物后突然出现体表大片淤斑,且肌肉注射部位大片血肿,病人一般状态尚可。
实验室检查结果为Plt55×109/L,PT24s(正常对照13s),APTT87s(正常对照35s),DD阳性。病人出血的最初原因是
A: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B: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C: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 D:病人发生了DIC E:原发性纤溶亢进
某患者,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3后住院治疗,一次因"感冒"注射药物后突然出现体表大片淤斑,且肌肉注射部位大片血肿,病人一般状态尚可。
实验室检查结果为Plt55×10/L,PT24s(正常对照13s),APTT87s(正常对照35s),DD阳性。病人出血的最初原因是
A: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B: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C: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 D:病人发生了DIC E:原发性纤溶亢进
马某,男,49岁,患者因急性胃痛来诊。李医生认为其病不重刺激无以祛其邪,不留针不能达其效,故行重刺留针法。病人仰卧位针刺20分钟后,起针时发现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病人自觉痛剧,四肢症状未解,起针时症状益甚。
本患者出现此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
A:患者精神紧张 B:行针手法不当 C:病人肌肉强烈收缩 D:留针时间过长 E:体位不当
王某,男,49岁。患者因急性胃痛来诊。李医生认为其病不重刺激无以祛其邪,不留针不能达其效,故行重刺留针法。病人仰卧位针刺20分钟后,起针时发现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病人自觉痛剧,四肢症状未解,起针时症状益甚。
该患者出现此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
A:患者精神紧张 B:行针手法不当 C:病人肌肉强烈收缩 D:留针时间过长 E:体位不当
某南方城郊5月底,突然出现一批急性瘫痪病人,病人呈家庭聚集性,家庭各成员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陆续发病,发病家庭相对散在;大量参与照看患者的邻居无一发病(与患者不共餐)。
最可能的疾病为
A:开展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找到病因 B:中毒 C:传染病 D:脊髓灰质炎 E:格巴(Guillain-Berre)综合征
王某,男,49岁,患者因急性胃痛来诊。李医生认为其病不重刺激无以祛其邪,不留针不能达其效,故行重刺留针法。病人仰卧位针刺20分钟后,起针时发现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病人自觉痛剧,四肢症状未解,起针时症状益甚。
本患者出现此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
A:患者精神紧张 B:行针手法不当 C:病人肌肉强烈收缩 D:留针时间过长 E:体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