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患者,57岁,病史:左面部发作性剧痛10年,疼痛自上颌部及右侧面颊部最明显,延至外眦下方,每次持续数秒钟,讲话,刷牙,进食和洗脸可诱发。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受累的神经
A:面神经 B:三叉神经眼支 C:滑车神经 D:舌咽神经 E:三叉神经上颌支
患儿,男,7岁,生后不久即发现眼球震颤,视物时脸向右转,视远尤甚。检查:视力:右裸眼视力:0.1,矫正视力+1.00DS→0.1;左裸眼视力:0.1,矫正视力+1.00DS→0.1。在代偿头位方向,右眼0.5,左眼0.4,两眼同时看:0.5。双眼前节及眼底无明显异常。眼位:角膜映光正位。眼球运动:各方向均不受限。眼球震颤:呈水平冲动性,"中间带"位左侧。代偿头位:面右转。
为消除上述病例的代偿头位。可双眼戴用三棱镜
A:双眼戴三棱镜,尖向左 B:双眼戴三棱镜,尖向右 C:双眼戴三棱镜,底向上 D:双眼戴三棱镜,底向下 E:双眼戴三棱镜,底向外
某男性患者,22岁,发作性头痛伴头晕半年。既往体健。体检:一般可,神清,双眼视力1.2,眼底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3mm),光反射灵敏,双眼上视受限。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Romberg征(+),病理征(-)。
该患者下一步可首先选择哪些处理措施 提示:经枕小脑幕上入路全切肿瘤,肿瘤病理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恢复可,但术后 7日神志转为嗜睡状态。复查CT示侧脑室、三脑室扩大。
A:V-P分流术 B:脑室镜下终板池造瘘 C: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部造瘘 D:尽早行头部局部放疗 E:尽早行全脑放疗 F:尽早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G:Torkildson分流术
某男性患者,73岁,右眼视力下降二年余,不伴有红、肿及疼痛症状,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6,双眼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右眼黄斑区视网膜萎缩,较多色素沉着,左眼黄斑区有较多玻璃膜疣,视网膜动脉明显变细。
关于老年黄斑变性,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提示:病人经双眼底 FFA、视野及电生理等检查,最后诊为“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萎缩型)。
A: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 B: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C:与日光照射有关 D:病因尚未明确 E:性别有明显差异 F:白种人发病明显高于有色人种 G: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H: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萎缩性与渗出性两型
男患儿,7岁,生后不久即发现眼球震颤,视物时脸向右转,视远尤甚。检查:视力:右裸眼视力:0.1,矫正视力+1.00DS→0.1;左裸眼视力:0.1,矫正视力+1.00DS→0.1。在代偿头位方向,右眼0.5,左眼0.4,两眼同时看:0.5。双眼前节及眼底无明显异常。眼位:角膜映光正位。眼球运动:各方向均不受限。眼球震颤:呈水平冲动性,"中间带"位左侧。代偿头位:面右转。
为消除上述病例的代偿头位。可双眼戴用三棱镜
A:双眼戴三棱镜,尖向左 B:双眼戴三棱镜,尖向右 C:双眼戴三棱镜,底向上 D:双眼戴三棱镜,底向下 E:双眼戴三棱镜,底向外
双眼单视形成的条件()
A:双眼视觉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双眼物像大小差不超过5% B:双眼能同时感知物体并同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对应点,且无抑制 C:具有单眼注视力,使目标不会脱离黄斑中心凹 D:双眼眼球运动正常 E:融合功能正常
双眼单视形成的条件( )
A:双眼视觉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双眼物像大小差不超过5% B:双眼能同时感知物体并同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对应点,且无抑制 C:具有单眼注视力,使目标不会脱离黄斑中心凹 D:双眼眼球运动正常 E:融合功能正常
双眼单视形成的条件( ? ?)
A:双眼视觉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双眼物像大小差不超过5% B:双眼能同时感知物体并同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对应点,且无抑制 C:具有单眼注视力,使目标不会脱离黄斑中心凹 D:双眼眼球运动正常 E:融合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