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性,34岁,诊断为阿米巴痢疾,遵医嘱行保留灌肠。
为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最好采取
A:俯卧位 B:仰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头低脚高位
为一位偏瘫患者选用轮椅。
轮椅的坐位高度应为:患者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脚踏板上时,足跟(或鞋跟)至胭窝的距离再加
A:2cm B:3cm C:4cm D:5cm E:6cm
某男性中度心衰患者,服用甲、乙两药厂生产的地高辛片剂(0.25mg)后,疗效相差较大。连服甲厂地高辛20天后,实测血药浓度为0.69ng/ml,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30%。
提示 地高辛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1~2ng/ml。你认为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若分别服用两药后,血药浓度一致,说明两药具有生物等效性 B:若分别服用两药后,血药浓度一致,说明两药具有化学等效性 C:若分别服用两药后,测得两药AUC一致,说明两药为同一种剂型 D:两药的药品质量可能诀定疗效的差异 E:患者的病理状况可能决定疗效的差异
患者王某,女性,15岁,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以常规治疗,症状无缓解。医生告诉家长,此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医院正在尝试使用一种疗效不肯定、有一定风险的药物。其家长表示愿意做这种试验性治疗。但没有履行书面承诺手续。治疗二天后,病人病重,抢救无效,死亡。此后,家属否认曾同意这种治疗方案,称是"拿病人做试验",要追究医生责任,于是造成医疗纠纷。
就本案分析,医生做出选择的伦理依据是
A:研究目的是正确的 B:符合知情同意的原则 C:符合受试者利益的原则 D:治疗期间,医生是积极负责的 E:以上各点都符合临床医学研究原则,没有错误
某男性患者,36岁,主诉"舌感异常"到医院就诊,确诊为舌癌,入院治疗。其病情为病灶尚未转移。按当时的医疗水平及治疗手段,只有早期切除病灶才能挽救患者。医生把治疗意见向患者的家属作了说明,希望他们向患者做工作,着重说明"病灶盘是溃疡,因为是恶性的,所以必须切除舌头的1/3。"患者本人坚决反对手术。医生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又向患者解释说,不是切掉舌头,而是烧灼舌头的溃疡部分。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答应了手术,切掉了舌头的1/3,术后出现语言障碍,咀嚼、味觉功能减退。患者认为医生欺骗并坑害了自己,因而忧郁愤懑,在精神和肉体上蒙受了极大的痛苦。后患者上告法院要求赔偿,该案例最终经调解并说明医生手术的目的与动机后,患者撤回了上诉。
本案评价医生的医学动机与手段哪一点是不相一致的
A:医生的动机是好的,目的是为了救人 B:医生以"恶性溃疡"告之患者,目的是消除患者的__心理,动机是正确的 C:切除1/3舌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舌癌手术后复发,其手术动机也是好的 D:当患者反对手术,医生用烧灼舌部溃疡,来隐瞒手术真相,动机是好的 E:以上都是
为一位偏瘫患者选用轮椅。
轮椅的坐位高度应为:患者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脚踏板上时,足跟(或鞋跟)至胭窝的距离再加
A:2cm B:3cm C:4cm D:5cm E:6cm
为一位偏瘫患者选用轮椅。
轮椅的坐位高度应为:患者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脚踏板上时,足跟(或鞋跟)至胭窝的距离再加
A:2cm B:3cm C:4cm D:5cm E: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