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6月1日,某县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举报,声称某个体户销售变质腐烂的猪肉。根据此线索,在未对其销售变质猪肉的事实是否存在作出调查的情况下,依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其处以1000元罚款。

提示 《食品安全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染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

A: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 B: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后,可能含有大量的致病菌,食后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C:腐败变质的食品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微生物毒素 D:微生物繁殖达到一定程度,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大量分解 E:食品中存有多量的有益和有害微生物 F:食品存在或不存在可食性

某年6月1日,某县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举报,声称某个体户销售变质腐烂的猪肉。根据此线索,在未对其销售变质猪肉的事实是否存在作出调查的情况下,依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其处以1000元罚款。

提示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卫生对食品的卫生影响重大,对生产、经营人员个人卫生要求不严,极易导致食品污染。《食品安全法》第八条规定,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要求是

A: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时,必须使用销售工具 B:经常保持个人卫生 C:头发用帽子全部遮盖,不落入食品中 D:生产和销售时必须将手洗净 E:工作中不需要的物品不应带入工作场所 F: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某市民生食品店是一经营食品零售的日杂店。由于店小货多,香肠与其它食品堆在一起,因天气潮湿闷热而生霉,顾客不敢买该店的香肠,于是经理指示售货员用布擦去霉迹。

提示 该食品店对处罚依据的事实表示异议,经检验,市卫生监督所认为香肠经过重新加工处理可以食用,便安排该厂对该香肠加工处理。香肠加工处理后,市卫生监督所出具有了°可以食用,可以销售±的质量鉴定书,商店即将香肠运回销售。11月12日,卫生监督所得知该批香肠已被商店运回销售,即于11月19日以"擅自拉回监督部门暂存的发霉香肠并销售,拒不执行处罚,逾期缴纳罚金"为由,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商店进行了第二次处罚:1.原处理决定不变;2.追加罚金元;3.所售出的由某厂加工后的发霉香肠,责成该店追回,如因食用该香肠造成的后果,由商店承担经济和刑事责任;4.作出公开检查。商店不服,以卫生监督所对该店的行政处罚所依据的事实失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撤消对该店的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对此案经过周密的审查后作出的判决是

A:撤销卫生监督所第二次行政处罚决定书 B:诉讼费43.2元,由原告承担23.220元,被告承担20元 C:诉讼费43.2元,由原告承担20元,被告承担23. 2元 D:维持卫生监督所l0月29日对现场作出的决定书 E:维持卫生监督所第二次行政处罚决定书 F:撤销卫生监督所l0月29日对现场作出的决定书

某市民生食品店是一经营食品零售的日杂店。由于店小货多,香肠与其它食品堆在一起,因天气潮湿闷热而生霉,顾客不敢买该店的香肠,于是经理指示售货员用布擦去霉迹。

提示 《食品安全法》对禁止生产的食品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禁止生产的食品有

A: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B:临近保质期限的 C: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D: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 E: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F: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个体食品加工厂私营业主甲某,1992年8月5日同一商场签订了一份香肠购销合同,购买方某商场在甲某交货后进行检验,发现甲某制作的香肠有酸味,确认已腐败变质,不能食用。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是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法律,针对我国当前食品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影响食品卫生的情况和问题制定的我国《食品安全法》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A:适应形势,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作了许多新的规定 B: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C:规定了对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制度 D: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更加明确地规定了保证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E:尤其明确了民事责任的规定 F:规定了违反食品安全法应负的行政.刑事及民事责任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的监督职责是()

A:审批保健食品 B:实施食品卫生监督 C: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 D:制定食品卫生监督的规章 E:协助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对象应包括

A:财会人员 B:单位负责人 C:卫生管理人员 D:工会负责人 E:食品从业人员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对象应包括

A:财会人员 B:单位负责人 C:卫生管理人员 D:工会负责人 E:食品从业人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