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4岁。因“痰中带血2个月”就诊。胸部CT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下一步治疗方案,正确的是(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A:术后定期随诊,每3个月复查胸LDCT及肿瘤标志物等; B:术后1个月左右进行辅助化疗 C:术后1个月左右辅助放疗 D:术后辅助化放疗 E:中药及免疫支持治疗

有一64岁女性患者,近2年来发现外阴左侧有一肿块,疼痛,2个月前破溃,且有血性分泌物,查体见左侧大阴唇中段有一硬结约3cmx2cmx2cm,基底宽,不活动,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

该病人治疗后应进行奠访,第一年的正确做法是

A:每1个月一次 B:每2个月一次 C:每3个月一次 D:前半年每月一次 E:前半年每2个月一次

某男性患者,38岁,5年前查体HIV抗体(+),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无不适,每3个月定期查体,CD4T淋巴细胞数从5年前的16/mm上升到264/mm

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A:5~10 d B:5~10周 C:6~10个月 D:2~10年 E:1~2年

某女,27岁,2年前剖宫产一男孩。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不多,无痛经。3个月前因使用工具避孕失败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恢复良好。要求上环就诊

治疗1个月后放置了IUD,放置IUD后3个月复诊,患者诉腰酸腹坠,月经量稍多,经间有点滴出血。可给予什么治疗

A:口服安宫黄体酮4mg,每日3次,血止停药 B:口服吲哚美辛50mg,每日3次,服7天 C:加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 D:取出IUD,改用别的避孕措施

某女性患者,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因心情不好,上课发呆,经常发脾气,不和朋友来往,学习成绩下降3个月,由母亲带着前来咨询。

根据CCMD-3,该疾病的病程标准为

A:1周 B:2周 C:3个月 D:6个月 E:1年

某女, 28岁,GP,3年前剖宫产一女孩。平常月经规律,量不多,无痛经。3个月前因采用自然避孕法失败行人工流产手术。术后恢复较好。要求放置避孕环就诊。

经治疗半月后放置IUD,术后3个月复查,出现轻微腰腹酸坠,月经量稍多,应采用

A:服用安宫黄体酮4mg,每日3次,血止停药 B:服用消炎痛25mg,每日3次,共服7天 C: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 D:取出IUD,改用自然避孕法 E:随访观察,待其自然调整

某女,29岁,体重70kg,第一胎顺产后3个月,尚在哺乳中,已排除妊娠。

醋酸甲羟孕酮的注射方法是

A:首次周期第7天肌注,以后每1个月注射1次 B:首次周期第7天肌注,以后每3个月注射1次 C:首次周期第5天肌注,以后每1个月注射1次 D:首次周期第5天肌注,以后每2个月注射1次 E:首次周期第5天肌注,以后每3个月注射1次

欲比较A、B、C三种药物对雄性Wistar大鼠尿中氨基氮排出量的影响,将36只大鼠按照体重和月龄相近的原则每3只为1区组,共12区组,每个区组的3只大鼠随机分配到A、B、C三个药物组。一个月后观察尿中氨基氮的排出量。

若检验水准定为0.05,欲比较不同三种药物对大鼠尿中氨基氮排出量的影响,界值应为

A: B: C: D: E:

某男性患者,39岁,5年前查体HIV抗体(+),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无不适,每3个月定期查体,CD4+T淋巴细胞数从5年前的16/mm3上升到264/mm3。

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A:5~10d B:5~10周 C:6~10个月 D:2~10年 E:1~2年

呼吸性粉尘,采掘面每3个月测定()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1次。

A:1 B:2 C:3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