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2004年3月15日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6个月。2004年6月20日,李某上班时喝酒,并因琐事与同班组一名工人发生争执,打伤了该名工人。该公司依照厂规厂纪对李某处以100元罚款的处罚,同时决定立即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李某不服公司的处理决定。

公司解除李某劳动合同的理由,可以是( )。

A:李某不能胜任工作 B: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C:上班时喝酒并打伤同事,严重违反了厂规厂纪 D: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1995年5月18日下午3点左右,某化工厂在生产对硝基苯甲酸过程中发生爆燃火灾事故,当场烧死2人,重伤5人,数日后又有2名伤员因抢救无效死亡。化工厂主营甲硫醇钠,兼营织布,拉绒。1994年2月,该厂甲硫醇钠停产,同年5月份开始改造,转产对硝基苯甲酸,并于1994年11月至1995年1月期间生产对硝基苯甲酸。1995年2月21,该厂与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合同,明确自1995年3月1日起2000年2月28由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租赁经营江阴市松桥化工厂。1995年3月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派出总经理颜某全面负责松桥化工厂的生产,经营,管理,并对生产工艺作了部分改造,重新招用操作工人,1995年4月下旬开始投产。5月15日起正式投产。事故发生前,全厂职:32名,其中生产车间操作工人均为1995年4月后新进厂的外来劳动力。 月18下午2点,当班生产副厂长王某组织8名工人接班工作,接班后氧化釜继续通氧氧化,当时釜内工作压力0.75 MPa,温度160℃。不久工人发现氧化釜搅拌器传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当班长文某在观察泄漏情况时,泄漏出的物料溅到了眼睛,文某就离开现场去冲洗眼睛。之后工人刘某,李某在副厂长王某的指派下,用扳手直接去紧搅拌轴密封填料的压盖螺栓来处理泄漏问题。当工人刘某,李某对螺母上紧了几圈后,物料继续泄漏,且螺栓已跟着转动,无法旋紧,经副厂长王某同意,工人刘某将手中的2只扳手交给在现场的工人陈某,自己去修理间取管钳,当刘某离开操作平台约45 s左右,在走到修理间前时,操作平台上发生爆燃,接着整个生产车间起火。当班工人除文某,刘某离开生产车间之外,其余7人全部陷入火中,副厂长王某,工人李某当场烧死,陈某,星某在医院抢救过程中死亡,3人重伤。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操作工人( )。

A:没有劳动保护 B:不懂得安全操作规程 C:根本不认识化工生产的危险特点 D:不知道本企业生产的操作要求,尤其对如何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更是不懂

1995年5月18日下午3点左右,某化工厂在生产对硝基苯甲酸过程中发生爆燃火灾事故,当场烧死2人,重伤5人,数日后又有2名伤员因抢救无效死亡。化工厂主营甲硫醇钠,兼营织布,拉绒。1994年2月,该厂甲硫醇钠停产,同年5月份开始改造,转产对硝基苯甲酸,并于1994年11月至1995年1月期间生产对硝基苯甲酸。1995年2月21,该厂与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合同,明确自1995年3月1日起2000年2月28由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租赁经营江阴市松桥化工厂。1995年3月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派出总经理颜某全面负责松桥化工厂的生产,经营,管理,并对生产工艺作了部分改造,重新招用操作工人,1995年4月下旬开始投产。5月15日起正式投产。事故发生前,全厂职:32名,其中生产车间操作工人均为1995年4月后新进厂的外来劳动力。 月18下午2点,当班生产副厂长王某组织8名工人接班工作,接班后氧化釜继续通氧氧化,当时釜内工作压力0.75 MPa,温度160℃。不久工人发现氧化釜搅拌器传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当班长文某在观察泄漏情况时,泄漏出的物料溅到了眼睛,文某就离开现场去冲洗眼睛。之后工人刘某,李某在副厂长王某的指派下,用扳手直接去紧搅拌轴密封填料的压盖螺栓来处理泄漏问题。当工人刘某,李某对螺母上紧了几圈后,物料继续泄漏,且螺栓已跟着转动,无法旋紧,经副厂长王某同意,工人刘某将手中的2只扳手交给在现场的工人陈某,自己去修理间取管钳,当刘某离开操作平台约45 s左右,在走到修理间前时,操作平台上发生爆燃,接着整个生产车间起火。当班工人除文某,刘某离开生产车间之外,其余7人全部陷入火中,副厂长王某,工人李某当场烧死,陈某,星某在医院抢救过程中死亡,3人重伤。

这起事故中,生产副厂长王某( )。

A:应负有直接责任 B:违章指挥 C:处理不当 D:没有责任

某年6月30日,某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亡37人,重伤12人;损毁厂房,仓库,民房10 200 ㎡和大量设备,原材料;直接经济损失3 000万元。 经事故现场勘察,调查询问及专家组调查,试验分析后认定:此次事故为包装二车间装配工王某操作不当所致。事发当时,王某正用气动钉枪对一枚火箭烟花进行装配时,连打两钉都错位,意外引燃所装配的火箭烟花。此时工人丁某(事故中死亡)正领完料路过该处,火箭烟花引燃其手推车上的原料,又引爆了二车间内大量待组装的烟花半成品和成品;继而引爆,殉爆厂内其他车间,仓库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总药量约为7 t"TNT"当量,整个厂区瞬间夷为废墟。 调查确认:王某在事故前1个多月进厂,先做清洁工,事故前3天未经培训被安排到包装二车间装配工序打气钉。

下列选项中,属于此次事故间接原因的是( )。

A:厂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到位 B:操作工违章操作 C:上级公司有关领导严重失职,租赁后放弃对烟花厂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的监管 D:当地职业病防治管理部门把关不严,监督管理不力

某年6月30日,某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亡37人,重伤12人;损毁厂房,仓库,民房10 200 ㎡和大量设备,原材料;直接经济损失3 000万元。 经事故现场勘察,调查询问及专家组调查,试验分析后认定:此次事故为包装二车间装配工王某操作不当所致。事发当时,王某正用气动钉枪对一枚火箭烟花进行装配时,连打两钉都错位,意外引燃所装配的火箭烟花。此时工人丁某(事故中死亡)正领完料路过该处,火箭烟花引燃其手推车上的原料,又引爆了二车间内大量待组装的烟花半成品和成品;继而引爆,殉爆厂内其他车间,仓库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总药量约为7 t"TNT"当量,整个厂区瞬间夷为废墟。 调查确认:王某在事故前1个多月进厂,先做清洁工,事故前3天未经培训被安排到包装二车间装配工序打气钉。

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应当对( )等危险工序的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有关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车间生产统计 B:药物混合 C:装药 D:压药

某年某月某日,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爆炸后扩散的10.2 t氯气波及7.53 k㎡,事故共导致779人氯气中毒,5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 (1)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某药物化工厂(以下简称"药化厂",该厂液化石蜡工段以液化石蜡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药化厂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 (2)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并导致一连串钢瓶爆炸。

气瓶在充装前必须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 )等情况时,禁止充装。

A:瓶内混有可能与所装气体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B:气瓶外皮有污垢 C:易燃液化气体中的氧含量达到或者超过规定值 D:气瓶存在严重缺陷

某化工厂一苯胺管道阀门处发生苯胺泄漏,一检修工在无任何防护条件下抢修近4小时,头晕、乏力、恶心、频繁呕吐而入院。查体:意识清,口唇、耳廓、颜面明显发绀。

发生上述临床征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严重溶血 B: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血含量增加 C: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D:组织严重缺氧 E: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某化工厂一苯胺管道阀门处发生苯胺泄漏,一检修工在无任何防护条件下抢修近4小时,头晕、乏力、恶心、频繁呕吐而入院。查体:意识清,口唇、耳廓、颜面明显发绀。

发生上述临床征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严重溶血 B: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血含量增加 C: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D:组织严重缺氧 E: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