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探针技术是最早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原理是选择某一组病原体特异的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合成,然后用作探针,探针与临床标本中的靶DNA或靶RNA杂交,核酸探针与靶核酸互补序列的结合有高度特异性,可在种或高于或低于种的水平鉴定病原体。
影响探针杂交特异性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特异性探针 C:载体 D:标志物 E:核酸片段大小
组蛋白中具有种属、组织特异性的是()
A:H1 B:H2A、H2B、H3、H4 C:H1、H2A、H2B、H4 D:H2A、H2B、H4 E:H1、H2A、H2B、H3
下列对非组蛋白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具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B:染色体中几乎不含非组蛋白 C:除组蛋白外,染色质中的蛋白质统称非组蛋白 D:可磷酸化 E:对基因表达有正调控作用
非组蛋白不具有的特性是()。
A:非组蛋白具多样性和异质性,不同组织细胞中种类和数量不同 B:对DNA具有识别特异性 C: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基因表达的调控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 D:和DNA非特异性结合
关于组蛋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有5种 B:富含带正电荷的Arg和Lys等碱性氨基酸 C:在进化上十分保守,都没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 D: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都能合成
非组蛋白的特性()
A:多样性 B:识别DNA具有特异性 C:功能多样性 D:专一性
下面关于组蛋白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组蛋白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 B:组蛋白在物种间很保守,进化缓慢; C:组蛋白富含组氨酸; D:组蛋白呈现碱性; E:组蛋白的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