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6岁,因排尿困难5年余,加重1个月,不能排尿1天入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已急诊行局麻下膀胱造瘘术,拟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患高血压病10余年,目前血压200/115mmHg左右;常年服用拜阿司匹林,1片/日。
提示:经治疗,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左右;停用拜阿司匹林6天,查PT正常,INR1.1,患者无出血倾向;其他辅助检查基本正常。提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哪些?
A:该患者术中无需有创监测 B:术前夜睡前和术晨均应用镇静剂 C:术晨继续服用降压药 D:因曾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故不能采用椎管内麻醉,应选择全身麻醉 E:麻醉方法首选腰-硬联合麻醉 F:腰麻时血压波动大,患者患高血压病多年,血压更易波动,应严密监测,并随时调节
某男性患者,36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反复出血,起初量不大,可自止,不伴鼻塞、头痛及面部麻木等异常。2小时前又出现右侧鼻腔出血,量多,不能止,并有口吐鲜血,急来就诊。专科查体:右侧鼻腔较多新鲜血液。以麻黄素棉片收敛,血仍不止,似来自鼻腔后段,可见鼻中隔略偏向右侧,鼻中隔前段未见明显粘膜糜烂。既往无特殊病史。
关于该患者可以考虑哪些原因所致的鼻出血
A:鼻中隔毛细血管瘤 B: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C:鼻咽癌 D:鼻咽血管纤维瘤 E:尿毒症 F: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G:白血病 H: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阿司匹林片于1893年合成,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它不仅出现在复方解热镇痛药中,近年来还发现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新临床用途,还发现了其一些典型的不良反应。
以下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正确的是
A: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选择性抑制COX-1 B: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选择性抑制COX-2 C:阿司匹林能抑制COX-1、COX-2 D:阿司匹林能抑制COX-1、COX-2和脂氧合酶 E:阿司匹林能抑制PGE的产生 F:阿司匹林能抑制IL-1、TNF、IL-6和PGE的产生 G:阿司匹林在肝脏代谢成水杨酸后方具有活性
阿司匹林片于1893年合成,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它不仅出现在复方解热镇痛药中,近年来还发现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新临床用途,还发现了其一些典型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
A:粒细胞减少 B:恶心、呕吐及厌食 C:胃溃疡、胃出血 D:水杨酸反应 E:哮喘 F: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
阿司匹林片于1893年合成,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它不仅出现在复方解热镇痛药中,近年来还发现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新临床用途,还发现了其一些典型的不良反应。
关于阿司匹林使用的注意事项,哪些是正确的
A:一旦血中水杨酸浓度过高,酸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B:阿司匹林应餐后服用或同服抗酸药 C:肾上腺素可完全缓解阿司匹林哮喘 D:维生素K可预防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 E:阿司匹林的最大耐受剂量为6g/日 F:大剂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应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
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出血伴有疼痛 B:出血量少 C:出血夹有血块 D:出血量多 E:出血不畅
阿司匹林所致出血的对抗药物是()。
A:硫酸亚铁 B:叶酸 C:硫酸鱼精蛋白 D:维生素K E:氨甲苯酸
阿司匹林所致出血的对抗药物是
A:硫酸亚铁 B:叶酸 C:硫酸鱼精蛋白 D:维生素K E:氨甲苯酸
阿司匹林所致出血的对抗药物是().
A:硫酸亚铁 B:叶酸 C:硫酸鱼精蛋白 D:维生素K E:氨甲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