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复方碘溶液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 适量 共制成 1000ml
下列有关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提示: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及制剂规范要求
A:制备复方碘溶液时,由于碘具有腐蚀性,在常温下易挥发,故称取时应快,切勿触及皮肤 B:制备复方碘溶液时,加碘化钾,起增溶作用 C:复方碘溶液处方中,碘化钾为助溶剂 D:碘难溶于水,易挥发,加入碘化钾可与碘生成HI3络合物,该络合物易溶于水,不挥发 E:制备复方碘溶液时,溶解碘化钾的水尽量少,以使其形成高浓度溶液,碘才容易形成络合物而溶解。 F:制备复方碘溶液时,加碘化钾,起潜溶作用
具有二碘苯基及甲酮结构的药物是
A:多非利特 B:盐酸普鲁卡因胺 C:盐酸胺碘酮 D:盐酸普罗帕酮 E:奎尼丁
某女性患者,29岁,未婚。心慌多汗1月余就诊。曾有哮喘史。体检:甲状腺二度肿大,双上极可闻及血管杂音,HR120次/分,T
3.2ng/ml,T
196ng/ml。吸碘率:3h39%、24小时92%。
在抢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像时应首选
A:甲巯咪唑 B:丙硫氧嘧啶 C:糖皮质激素 D:复方碘液 E:大量普萘洛尔
某男性患者,28岁。因反复颈粗、突眼、心悸、乏力、消瘦j年余,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复发,前来做吸碘率测定.测定前已停用他巴唑2个月,甲功生化:FT3:11.2pgml(1.8~4.1);FT4:5.45ng/di(0.81~1.89);TSH:0.01μIU/ml。TRAb:289IU/L(<13);TgAb:10IU/ml(<115);TPOAb:6.95IU/ml(<34)。血沉:正常。甲状腺B超:甲状腺增大,双叶甲状腺未见囊实性结节。吸碘率测定结果:2h、4h及24h分别为:5.2%、11.2%、20.7%,结论:甲状腺吸碘率曲线偏低。
吸碘率偏低的原因考虑为
A:近期曾行吸碘率测定的干扰 B:近期行甲状腺
TcO
显像 C:近期含碘食物及药物干扰 D:考虑病人为甲状腺炎症所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而吸碘率曲线偏低的"分离现象" E:考虑他巴唑等药物干扰
复方碘溶液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 适量 共制成 1000ml
以下有关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提示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及制剂规范要求
A:制备复方碘溶液时,由于碘具有腐蚀性,在常温下易挥发,故称取时应快,切勿触及皮肤 B:制备复方碘溶液时,加碘化钾,起增溶作用 C:复方碘溶液处方中,碘化钾为助溶剂 D:碘难溶于水,易挥发,加入碘化钾可与碘生成HI3络合物,该络合物易溶于水,不挥发 E:制备复方碘溶液时,溶解碘化钾的水尽量少,以使其形成高浓度溶液,碘才容易形成络合物而溶解。 F:制备复方碘溶液时,加碘化钾,起潜溶作用
某男性患者,28岁。因反复颈粗、突眼、心悸、乏力、消瘦5年余,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复发,前来做吸碘率测定,测定前已停用他巴唑2个月,甲功生化:FT3:11.2pg/ml(1.8~4.1);FT4:5.45ng/dl(0,81~1.89);TSH;0.01μIU/ml。TRAb:2891U/L(<13);TgAb:10IU/ml(<115);TPOAb:6.951U/ml(<34)。血沉:正常。甲状腺B超:甲状腺增大,双叶甲状腺未见囊实性结节。吸碘率测定结果:2h、4h及24h分别为:5.2%、11.2%、20.7%,结论:甲状腺吸碘率曲线偏低。
吸碘率偏低的原因考虑为
A:近期曾行吸碘率测定的干扰 B:近期行甲状腺
TcO
显像 C:近期含碘食物及药物干扰 D:考虑病人为甲状腺炎症所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而吸碘率曲线偏低的"分离现象" E:考虑他巴唑等药物干扰 F:近期服用倍他乐克的干扰
下列含碘酪氨酸衍生物中哪种生物活性最强
A:T
B:γT
C:T
D:MIT E:DIT
下列含碘酪氨酸衍生物中哪种生物活性最强()
A:T4 B:γT3 C:T3 D:MIT E:DIT
甲状腺中储存的碘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
A:一碘酪氨酸 B:二碘酪氨酸 C:T3 D:T4 E:游离碘
用于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的药物是:
A:复方碘溶液 B:131I C:促甲状腺激素 D: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E:单碘酪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