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细胞淋巴瘤的不同类型,其免疫表型不同。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是

A:CD5(-),CD10(-),CD23(-),CD43(-),cyclin D1(-),BCL2(+)或(-) B:CD5(-),CD10(+),CD23(-),CD43(-),cyclin D1(-),BCL2(+) C:CD5(-),CD10(+),CD23(-),CD43(-),cyclin D1(-),BCL2(-) D:CD5(+),CD10(-),CD23(-),CD43(+),cyclin D1(+),BCL2(+) E:CD5(+),CD10(-),CD23(+),CD43(+),cyclin D1(-)

患者,女,25岁,下唇肿胀伴有硬结。取活检见镜下血管周围有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成结节样,偶见结节内有多核巨细胞,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灶状,固有层水肿,并可见较多的肥大细胞。

诊断为

A:腺性唇炎 B:肉芽肿性唇炎 C:唇结核 D:唇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女,25岁,下唇肿胀伴有硬结。取活检见镜下血管周围有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成结节样,偶见结节内有多核巨细胞,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灶状,固有层水肿,并可见较多的肥大细胞。

本病应诊断为

A:腺性唇炎 B:肉芽肿性唇炎 C:唇结核 D:唇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女,25岁,下唇肿胀伴有硬结。取活检见镜下血管周围有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成结节样,偶见结节内有多核巨细胞,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灶状,固有层水肿,并可见较多的肥大细胞。

其治疗方法不包括

A:口服强的松 B:局部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 C:局部注射抗生素 D:放射治疗 E:病情稳定后,手术整形

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免疫增殖病小鼠脾脏内免疫细胞表达状况,首先将小鼠处死后获取其脾,然后进一步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内淋巴细胞表达情况。

欲分析脾内B淋巴细胞表达,常用的CD分子是

A:CD3和CD5 B:CD5和CD19 C:CD4和CD20 D:CD5和CD4 E:CD4和CD19

患者男,45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腹间断性疼痛15天,加重6天。患者病来偶有乏力,查体:T36.6℃,P80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神清语明,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闻及异常。腹部平软,脾肋下约11.0cm,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96x10/L,淋巴细胞68.24%,血红蛋白132.0g/L,血小板59x10/L;彩超:脾脏增大,肋下长约11cm;LDH193U/L,Crea68μmol/L,BUN6.03mmol/L;免疫分型:CD19B淋巴细胞占:75.73%,考虑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此患者的骨髓象回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无核细胞:有核细胞=1000:164,其中粒系占19.20%,红系占17.20%,粒:红=1.12:1。粒系增生减低。红系增生活跃,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系异常增生共占61.2%,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大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占4.00%。环片一周见巨核细胞164个,视片三张未见产板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结合病史,血象,骨髓象,考虑CLL。此诊断的依据包括

A:外周血中持续性单克隆性淋巴细胞大于5x10 B:骨髓中小淋巴细胞≥40% C:有特征性的染色体t(11;14) D:CD43,CD5,CD19,CD23 E: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阴性 F:血象中淋巴细胞形态正常

患者赵某,女性,26岁,下唇肿胀伴有硬结。取活检见镜下血管周围有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成结节样,偶见结节内有多核巨细胞,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灶状,固有层水肿,并可见较多的肥大细胞。

其治疗方法不包括

A:口服强的松 B:局部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 C:局部注射抗生素 D:放射治疗 E:病情稳定后,手术整形

某女,26岁,下唇肿胀伴有硬结。取活检见镜下血管周围有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成结节样,偶见结节内有多核巨细胞,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灶状,固有层水肿,并可见较多的肥大细胞。

本病应诊断为

A:腺性唇炎 B:肉芽肿性唇炎 C:唇结核 D:唇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某女性患者,35岁,下唇肿胀伴有硬结。取活检见镜下血管周围有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成结节样,偶见结节内有多核巨细胞,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灶状,固有层水肿,并可见较多的肥大细胞。

其治疗方法不包括

A:口服强的松 B:局部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 C:局部注射抗生素 D:放射治疗 E:病情稳定后,手术整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