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该患者术后安静时镇痛效果尚可,但活动时仍有明显的运动痛,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不予处理 B:连续给予2~3次冲击剂量 C:静脉或肌内注射帕瑞昔布40mg D:静脉或肌内注射氟比洛酚酯50mg E:静脉注射小剂量__0.25~0.5mg/kg F:限制活动

阳离子型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可析出溶解度较小的游离酸

A:改变贮存条件,于密闭或低温条件下贮存 B:改变调配顺序 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D:调整溶液的pH值 E: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

毒理学鼻祖Paracelsus提出"剂量决定毒物",即所有物质都有一定毒性,惟有剂量能区别毒物。因此,自毒理学诞生之日起,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便是研究的核心

为通过数学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计算LD等参数,通常将S型剂量一反应曲线进行转换,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纵坐标标识单位为反应频率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B: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高斯曲线 C: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D: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E: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同时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患者,女,50岁,体重60kg,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就诊,查体:体温38.5℃、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查血常规提示:WBC12.4×109/L,胸片X线检查提示:斑片状浸润性阴影。给予左氧氟沙星片(规格:0.5g/片)经验性治疗。左氧氟沙星片说明书内容显示(注:摘录):常用剂量为250mg或500mg或750mg,每24小时口服一次。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根据感染情况按照表1所示服用: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需要调整用量,详见表2.

根据该患者计算所得的肌酐清除率,左氧氟沙星的剂量应调整为( )。

A:1片半qd B:1片qd C:半片qd D:首剂1片,此后每24小时半片 E:首剂1片半,此后每48小时1片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称()

A:毒作用 B:毒效应 C:毒剂量 D:毒性 E:毒物

毒物是指

A:可引起机体受损害的化学物 B: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C: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性损害的化学物 D:在一定条件下,投予大剂量时才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E: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就会造成机体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毒物是指

A:可引起机体受损害的化学物 B: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C: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性损害的化学物 D:在一定条件下,投予大剂量时才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E: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就会造成机体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阳离子型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可析出溶解度较小的游离酸()

A:改变贮存条件,于密闭或低温条件下贮存 B:改变调配顺序 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D:调整溶液的pH值 E: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