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尺寸如图6-12所示,墙体作用于基础顶面处的轴心的标准值为:永久作用F
=300kN/m,可变作用F
=136kN/m,其组合值系数为0.7,基底以上基础与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
。 
试问,设计基础底板时采用的基础单位长度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kN),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V=224.3;M=91.4 B:V=219.3;M=89.4 C:V=224.3;M=89.4 D:V=219.3;M=91.4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承台底面埋深1.4m,管桩直径0.4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m。各土层参数见图16-15所示。 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 
相应于荷载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
为1100kN,力矩
为240kN·m,
为120kN·m,承台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
。试问,最大的单桩竖向力值N
(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50 B:365 C:390 D:430
2012年6月1日,某市政府根据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决定征收城区内某处国有土地上15万m
的房屋,其中有3万m
的房屋未登记,包括1.20万m
的违法建筑。依法选定甲房地产估价机构负责房屋征收评估工作。
对3万m
未进行登记的房屋,可以采取的处理方式为( )。
A:先行拆除,再作处理 B: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 C:对未超过批准年限的临时建筑给予补偿 D:对1.20万m
的违章建筑不予补偿
根据登高车的车长15m以及车道的宽度,最小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宜小于( )。
A:12m×8m B:15m×8m C:18m×15m D:18m×10m
某高层建筑采用的满堂布桩的钢筋混凝土桩筏基础及地基的土层分布,如图14-17(Z)所示:桩为摩擦桩,桩距为4d(d为桩的直径)。由上部荷载(不包括筏板自重)产生的筏板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平均压力值为600kPa;不计其它相邻荷载的影响。筏板基础宽度B=28.8m,长度A=51.2m;群桩外缘尺寸的宽度b0=28m,长度a0=50.4m.钢筋混凝土桩有效长度取36m,即假定桩端计算平面在筏板底面向下36m处
假定桩端持力层土层厚度h1=40m,桩间土的内摩擦角φ=20°,试问,计算桩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时,其地基变形计算深度(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3 B:37 C:40 D:44
某高层建筑采用的满堂布桩的钢筋混凝土桩筏基础及地基的土层分布,如图14-17(Z)所示:桩为摩擦桩,桩距为4d(d为桩的直径)。由上部荷载(不包括筏板自重)产生的筏板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平均压力值为600kPa;不计其它相邻荷载的影响。筏板基础宽度B=28.8m,长度A=51.2m;群桩外缘尺寸的宽度b0=28m,长度a0=50.4m.钢筋混凝土桩有效长度取36m,即假定桩端计算平面在筏板底面向下36m处
土层条件同题1。当采用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最终沉降量时,试问,实体深基础的支承面积(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411 B:1588 C:1729 D:1945
某高层建筑采用的满堂布桩的钢筋混凝土桩筏基础及地基的土层分布,如图14-17(Z)所示:桩为摩擦桩,桩距为4d(d为桩的直径)。由上部荷载(不包括筏板自重)产生的筏板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平均压力值为600kPa;不计其它相邻荷载的影响。筏板基础宽度B=28.8m,长度A=51.2m;群桩外缘尺寸的宽度b0=28m,长度a0=50.4m.钢筋混凝土桩有效长度取36m,即假定桩端计算平面在筏板底面向下36m处
土层条件同题1,筏板厚800mm。采用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最终沉降时,假定实体深 基础的支承面积为2000m2 。试问,桩底平面处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附加压力(kPa),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采用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础沉降时,在实体基础的埋深面积范围内,筏板、桩、土的混合重度(或称平均重度),可近假取20kN/m3。
A:460 B:520 C:580 D:700
若采用柳把捆枕,选用柳把直径(),长度视需要而定,一般为8~15m。
A:0.12~0.15m B:0.15~0.2m C:0.2~0.25m D:0.25~0.30m
根据登高车的车长15m以及车道的宽度,最小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宜小于()。
A:12m×10m B:15m×8m C:15m×12m D:15m×18m
如图所示,已知管道总长度等于20m,直径等于0.1m,水箱水面高于管道出口2m,沿程阻力系数等于0.03,90°弯头的阻力系数等于0.25,管道中的流速等于()。 
A:2.09m/s B:2.21m/s C:2.29m/s D:2.3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