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0岁。6岁时偶然发现下唇有点状黑斑,随年龄增长渐增多增大,10岁时左手指相继出现棕褐色斑点,16岁时因经常腹部不适,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胃镜检查发现空肠腔内多发性息肉。
遗传病的治疗不包括
A:外科治疗 B:内科治疗 C:基因治疗 D:干细胞治疗 E:体外治疗
男性,60岁,6年前因痰结核菌阳性而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当时予以HRE治疗4个月,因病情好转而自动停药。3个月后低热,咳嗽,小量咯血再次自行用原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此后不规则应用过HRzong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半年前,咯血1次再次采用上述方案治疗,体温升高,肺部病变增多,出现多个空洞,两肺门上提。
此病例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 ( )
A:初次治疗未采用含吡嗪酰胺方案 B:初次治疗时疗程不足 C:第一次恶化时治疗不彻底 D:初次治疗时联合的药物种类和疗程均不足 E:用药不规则
男性,60岁,6年前因痰结核菌阳性而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当时予以HRE治疗4个月,因病情好转而自动停药。3个月后低热,咳嗽,小量咯血再次自行用原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此后不规则应用过HRzong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半年前,咯血1次再次采用上述方案治疗,体温升高,肺部病变增多,出现多个空洞,两肺门上提。
该病例出现第一次病变恶化时,应做的治疗是 ( )
A:按复治病例原则治疗,疗程8个月 B: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 C:化疗加用激素治疗 D:止血,抗感染治疗 E:仍继续原方案治疗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药物平稳控制血压1~2年后,再酌情逐渐减少药物品种和剂量
A:联合用药 B:坚持降压治疗 C:注意剂量个体化 D:选择适宜药物剂型 E:依从生物钟规律给药
(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
地高辛治疗浓度范围为0.9~2.0ng/ml,潜在中毒浓度>2.4ng/ml,属于
A:特殊人群用药 B:采用非常规给药方案 C: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D: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E: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下列治疗时选用的药物为
牙根未发育完成的死髓牙做根管治疗
A:甲醛甲酚 B:樟脑酚 C:多聚甲醛 D: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E:氢氧化钙
某男,60岁,6年前因痰结核菌阳性而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当时予以HRE治疗4个月,因病情好转而自动停药。3个月后低热、咳嗽,小量咯血再次自行用原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此后不规则应用过HRES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半年前、咯血1次,再次采用上述方案治疗,体温升高,肺部病变增多,出现多个空洞,两肺门上提
该病例出现第一次病变恶化时,应做的治疗是
A:按复治病例原则治疗,疗程8个月 B: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 C:化疗加用激素治疗 D:止血,抗感染治疗 E:仍继续原方案治疗
某男,60岁,6年前因痰结核菌阳性而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当时予以HRE治疗4个月,因病情好转而自动停药。3个月后低热、咳嗽,小量咯血再次自行用原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此后不规则应用过HRES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半年前、咯血1次,再次采用上述方案治疗,体温升高,肺部病变增多,出现多个空洞,两肺门上提
此病例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
A:初次治疗未采用含吡嗪酰胺方案 B:初次治疗时疗程不足 C:第一次恶化时治疗不彻底 D:初次治疗时联合的药物种类和疗程均不足 E:用药不规则
由于细菌对某些药物天然耐药或存在生理屏障等原因,故有些细菌对某些药物无须进行药敏试验,或不同部位分离的细菌所检测的药物有所不同。
关于肠杆菌科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药物选择,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株,只常规试验并报告氨苄西林、喹诺酮和TMP/SMZ B:沙门菌属的肠道外感染分离株,需测试并报告氯霉素和一种三代头孢菌素 C:对CSF 分离株,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将取代头孢噻吩和头孢唑啉被试验和报告 D: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需常规筛选ESBL E:变形杆菌可迁徙到某些抗菌药物抑菌环内生长,因此变形杆菌抑菌环内由于迁徙出现的淡淡云雾样生长可忽略不计
某女性患者,21岁,6岁时偶然发现下唇有点状黑斑,随年龄增长渐增多增大,10岁时左手指相继出现棕褐色斑点,16岁时因经常腹部不适,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胃镜检查发现空肠腔内多发性息肉。
遗传病的治疗不包括
A:外科治疗 B:内科治疗 C:基因治疗 D:干细胞治疗 E:体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