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分别是
天然甜味剂
A:增溶剂 B:防腐剂 C:矫味剂 D:着色剂 E:潜溶剂
慢性毒性是指机体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实验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大,影响因素多,通常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最后阶段。
对于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确定受试物的LOAEL和NOAEL B: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标准以及危险度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 C:阐明慢性毒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靶器官,观察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D:A和B对 E:A、B、C都对
慢性毒性是指机体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实验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大,影响因素多,通常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最后阶段。
慢性毒性试验各组剂量选择可参考亚慢性毒性试验的LOAEL确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以1/5~1/2为高剂量组 B:以1/50~1/10为中剂量组 C:1/100为低剂量组 D:必要时设立溶剂对照组 E:以1/1000为低剂量组
某单位委托对一新型食品添加剂进行第二阶段毒理学安全性鉴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一次最大耐受剂量>5000mg/kg,属无毒类。现进入第二阶段试验。
如做Ames试验检测受试物的诱变性,所选用的组合菌株包括以下所有但除外
A:TA97 B:TA98 C:TA1535 D:TA100 E:TA102
毒理学鼻祖Paracelsus提出"剂量决定毒物",即所有物质都有一定毒性,惟有剂量能区别毒物。因此,自毒理学诞生之日起,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便是研究的核心
CO急性吸入毒性试验中,随CO浓度的增加,试验组大鼠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体现
A:效应 B:反应 C:剂量-效应关系 D:剂量-反应关系 E:有的个体不遵循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规律
受试物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最小致死剂量 B:最大耐受剂量 C:最小有作用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
关于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A:确定受试动物的最低致死剂量 B:确定未观察到毒效应的剂量水平 C:探讨亚慢性毒性的阈剂量 D: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在某化合物的致畸试验中,在染毒期间将受试物每日分别给予一批动物,每批动物只接触受试物一次,最后分析各组畸形的情况,其目的在于
A:确定受试物的主要靶器官及其敏感期 B:确定受试物对动物的敏感阶段 C:确定受试物致畸的最低剂量 D:确定受试物产生母体毒性的最低剂量 E:减少工作量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