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男性,18岁,艺术学校三年级学生,从小喜欢绘画,一心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因此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高三时发现自己绘画水平没有多大提高,3个月前,文化课的一次摸底考试语文成绩很糟糕,因此怕自己考美院的理想要落空了。从此以后很焦虑,睡眠睡不好,担心文化考试会影响高考,因此开始害怕上各种文化课,越害怕越考不好。感到希望渺茫,情绪低落。
如果采用阳性强化法来帮助来访者,靶行为应该是
A:考前紧张 B:考试焦虑 C:经常发呆 D:跟来访者商量确定 E:睡眠
催眠感受性是指受术者对催眠暗示性刺激量的敏感程度,容易进入催眠状态者,其催眠感受性强,反之则低。催眠感受性与一般感受性并不完全一致,它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催眠的言语需要()
A:标准化,无需根据受术者专门设计 B:用词较为复杂,吐字需含糊,用语坚定而有指向性 C:可以使用命令口吻 D:用词最好无规律和节奏性 E:必要时可以重复指导语
暗示疗法适用于哪类来访者?()
A:场独立型的来访者 B:场依赖型的来访者 C:顺从性强的来访者 D:暗示易感性的来访者
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与风险承受能力()。
A:不相关 B:负相关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偏低 C:正相关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偏高 D:不确定关系
下列对暗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暗示者、被暗示者以及环境的特点都可能影响暗示的效果 B:暗示者的地位越高,暗示的效果往往越明显 C:受暗示者独立性越强,就越不易受暗示 D:在紧张危险的环境中,人们较容易接受暗示 E:个体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受暗示
帮助来访者澄清职业取向的设计需求时,要确定来访者需求的优先顺序,其主要的依据是()
A:社会环境的优劣 B:来访者自身的特点 C:家庭成员的态度 D:社会地位和求职人数
认知疗法是指
A:寻找来访者对发生事件的信念和态度 B:确定需要塑造或消退的靶行为 C:通过自由联想了解来访者的无意识冲突 D:确定来访者的受暗示程度 E:给来访者进行梦的分析
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包括()。
A:被暗示者处于困难情境且缺乏社会支持时容易接受暗示 B:年龄越小的个体越容易接受暗示 C:认知能力强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D:男性和女性在易受暗示程度上没有差异
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A:被暗示者处于困难情境又缺乏社会支持时容易接受暗示 B:年龄越小的个体越容易接受暗示 C:有人格魅力的暗示者暗示效果较好 D:总的说来男性和女性在易受暗示性方面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