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7岁,因"痛经3年,未避孕未孕2年"就诊。平素月经规律,多次测BBT为双相型。妇科检查:子宫直肠陷凹扪及触痛性结节,子宫正常大小,右附件区扪及一直径6cm大小囊性包块,张力高,固定,与子宫分界不清,左附件区(-)。B超:子宫未见异常,右附件区见6.7cmx5.4cm大小囊性包块,其内见致密光点。曾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双侧输卵管通畅,盆腔弥散欠佳。血CA68.3U/ml。

腹腔镜探查见子宫骶韧带见多个紫蓝色小点,右卵巢有直径6cm大小囊性包块,壁厚,色白,包块与子宫右侧壁,阔韧带后叶粘连,其内为巧克力样液体,适宜的手术方式为

A:右附件切除术 B:右卵巢切除术 C: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 D: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E:双附件切除术 F:药物保守治疗

患儿男,6岁。因发现阴毛2个月就诊。查体:身高+2SD,无喉结,尚未变声,阴毛P期,阴茎明显较同龄儿大,长6cm,周径8cm,双睾丸体积各3ml,皮肤无牛奶咖啡斑但色稍深,骨龄10岁,头颅MRI检查为正常。

为明确诊断,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是

A:GnRH激发试验 B:睾丸B超检查 C:血雌二醇和睾酮浓度测定 D:血T,T,TSH测定 E:血清17-羟孕酮和尿液17-酮类固醇水平测定

某男性患者,47岁,低热、消瘦就诊。2个月体重下降5kg。X线胸片示左上肺5cm×6cm团块状阴影,中心可见一厚壁空洞,洞壁欠光滑,无液平,余未见异常。既往体健。血常规检查示WBC 12.6×10/L,Hh96g/L,BPC 230×10/L。尿常规RBC3~5/HP,蛋白(-),便隐血(-)

治疗过程中患者肾功能突然恶化,尿常规示RBC10~15/HP,WBC3~5/HP,蛋白(+)。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新月体肾炎 B:药物所致肾小管坏死 C: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D:出血性膀胱炎 E:肿瘤侵犯肾盂

某男,31岁,高处坠落造成腰椎骨折致截瘫1年。因长期卧床发生骶尾部及大腿褥疮。查体:精神较差,消瘦,贫血貌。骶尾部溃疡创面呈椭圆形,面积9cm×6cm大小,溃烂状,基底为肉芽创面,渗出物较多,骶骨部分骨质外露,创周皮肤发暗变硬。左大腿股骨大转子处有一3cm×3cm溃疡创面,肉芽组织水肿老化,渗出物不多。

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创面时,有利的条件是

A:臀大肌肌皮瓣组织量丰厚,血供好,抗感染力强 B:臀大肌肌皮瓣的血供来源主要于臀下动脉浅支 C: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 D:臀上动脉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 E: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中下1/3交界处为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可作为肌皮瓣旋转轴点 F:肌皮瓣供区必须行游离植皮覆盖

某男,55岁。右舌侧缘溃疡3个月,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检查:溃疡大小约3.5cm,同侧颈深上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直径3cm,未发现远处转移征象。活检病理诊断为"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如该患者的转移淋巴结大于6cm,则淋巴结的分类是

A:N B:N C:N D:N E:N

三角形的底为6cm,高为3cm,它的面积()

A:36cm³ B:18cm³ C:9cm³ D:3cm

患者,女性,22岁,右手被铁钉扎伤,医嘱:TAT1500U,IM,st。皮试结果为局部红润,直径>6cm,硬结>3cm,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按常规量的一半注射TAT B:将TAT稀释至10ml,分3次等量肌内注射,每20分钟1次 C:将TAT稀释至10ml,分4次等量肌内注射,每10分钟1次 D:将TAT稀释按1:2:3:4的剂量分别稀释至1ml,每20分钟注射1次 E:按常规注射TAT,并注射0.1%肾上腺素1ml

患者,女性,22岁,右手被铁钉扎伤,医嘱:TAT1500U,IM,st。皮试结果为局部红润,直径>6cm,硬结>3cm,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按常规量的一半注射TAT。 B:将TAT稀释至10ml,分3次等量肌内注射,每20分钟1次 C:将TAT稀释至10ml,分4次等量肌内注射,每10分钟1次 D:将TAT稀释按1:2:3:4的剂量分别稀释至1ml,每20分钟注射1次 E:按常规注射TAT,并注射0.1%肾上腺素1ml

患者,女性,22岁,右手被铁钉扎伤,医嘱:TAT1500U,IM,st。皮试结果为局部红润,直径>6cm,硬结>3cm,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按常规量的一半注射TAT。 B:将TAT稀释至10ml,分3次等量肌内注射,每20分钟1次 C:将TAT稀释至10ml,分4次等量肌内注射,每10分钟1次 D:将TAT稀释按1:2:3:4的剂量分别稀释至1ml,每20分钟注射1次 E:按常规注射TAT,并注射0.1%肾上腺素1ml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