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率逐渐增多,不同菌种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反应不同,微生物实验室应尽可能鉴定菌种,有助于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
区分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试验是
A:尿酶试验 B:触酶试验 C:硝酸盐还原试验 D:氧化酶试验 E:TZC反应
某男性患者,40岁。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0年,近两月服用大剂量氯氮平治疗,3天来发热,畏寒,T39.5℃,查血常规:WBC0.04x10
/L。经积极地应用白细胞成分血,肌内注射升白细胞药物,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症状逐渐减轻,但第7天,出现大便次数增多,6~7日后,自述肛门周围疼痛,查大便涂片为白色念珠菌生长;肛指检查:肛周可触有4~5cm肿物,有波动感。
关于白色念珠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导致深部感染 B:可致肺部和消化道感染 C:造成的医院感染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D: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E: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白色念珠菌病的致病微生物是()
A: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型 B:白色念珠菌的菌丝型 C:单纯疱疹Ⅰ型病毒 D:变形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急性萎缩性白色念珠菌病
A:鹅口疮 B: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 C:托牙口炎 D:念珠菌白斑 E:念珠菌口角炎
慢性增殖性白色念珠菌病
A:鹅口疮 B: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 C:托牙口炎 D:念珠菌白斑 E:念珠菌口角炎
慢性增殖性白色念珠菌病
A:鹅口疮 B: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 C:托牙口炎 D:念珠菌白斑 E:念珠菌口角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