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0岁,已婚,健康检查发现血RPR阴性,TPPA阳性。
该患者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比较适当
A:不需要任何处理 B: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一次 C:阿奇霉素1.0g一次性顿服 D:通知患者与其配偶性生活时不需要使用安全套 E:2~3周复查血RPR+TPPA
患者女,55岁,因“急性重症胆管炎”急诊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为维持血压,曾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术后转入ICU,血压逐渐好转。近2d尿量逐渐减少,前日24h尿量350ml,精神差,全身水肿。实验室检查:BUN19.2mmol/L,SCr308μmol/L。
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时,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提示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无改善,行血液净化治疗。)
A:预防低血压 B:防止空气进入 C:保持管路密闭性 D:防止管路滑脱 E:监测凝血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围 F: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护士正在对一位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评价健康教育广度的指标是
A:人均寿命 B:覆盖率 C:慢性病发病率 D:慢性病患病率 E:死亡率
患者男,45岁,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平素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孩子年幼。他在一次例行健康体检中,被确诊为晚期肝癌。一向事业顺风,家庭和美的他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陷入了极度的绝望。
此时,面对这位患者,最有效的做法为
A:十分同情,关注该患者的处境,用满腔热情帮助患者,减轻意外打击给其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侧重为患者采用“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宣教 B: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引用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用“解释,安慰,保证”等方法,苦口婆心地劝慰患者,用“早期可以治愈”的话语给患者增添生存的希望等 C:守候在患者身边,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及时与患者进行适度沟通,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冲突,同时运用各种方法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临床观察和必要的心理测验,更深入地了解其人格特征(内向或外向,乐观或悲观),选择适用于该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D: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E:将心理护理交由心理治疗师完成
某男性患者,33岁,急性病容,巩膜疑有黄染。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伴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12.4×10
/L,Hb100g/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B超:胆囊明显增大,囊壁增厚,可见反射很强的胆石数个,最大约1.5cm,提示胆囊炎、胆石症。急诊入院准备手术,患者过去无输血史,输血科急诊定血型为"O"型,但与几个O型供血者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凝集,次侧管均出现弱凝集。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RBC与抗A、抗B、抗A1抗体未发生凝集,但与抗A+B有弱凝集(+),有较强的H抗原(3+);患者血清中无抗A抗体,但有较弱的抗B抗体(+)。
患者考虑如何用血
A:红细胞悬液200ml B:血浆200ml C: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各200ml D:全血200ml E:暂时没有输血指征
某男性患者,32岁。急性病容,巩膜疑有黄染。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伴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 12.4×10
/L,Hb 100g/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B超:胆囊明显增大,囊壁增厚,可见反射很强的胆石数个,最大约1.5cm,提示胆囊炎、胆石症。急诊入院准备手术,患者过去无输血史,输血科急诊定血型为"O"型,但与几个O型供血者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凝集,次侧管均出现弱凝集。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RBC与抗A、抗B、抗A1抗体未发生凝集,但与抗A+B有弱凝集(+),有较强的H抗原(3+);患者血清中无抗A抗体,但有较弱的抗B抗体(+)。
患者考虑如何用血
A:红细胞悬液200ml B:血浆200ml C: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各200ml D:全血200ml E:暂时没有输血指征
某男性患者,41岁,已婚,健康检查发现血RPR阴性,TPPA阳性。
该患者采取的以下方法比较适当的是
A:不需要任何处理 B: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一次 C:阿奇霉素1.0g,一次性顿服 D:通知患者与其配偶性生活时不需要使用安全套 E:2~3周复查血RPR+TPPA
某男性患者,45岁,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平素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孩子年幼。他在一次例行健康体检中,被确诊为晚期肝癌。一向事业顺风、家庭和美的他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陷入了极度的绝望。
此时,面对这位患者,最有效的做法为
A:十分同情,关注该患者的处境,用满腔热情帮助患者,减轻意外打击给其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侧重为患者采用“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宣教 B: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引用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用“解释、安慰、保证”等方法,苦口婆心地劝慰患者,用“早期可以治愈”的话语给患者增添生存的希望等 C:守候在患者身边,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及时与患者进行适度沟通,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冲突,同时运用各种方法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临床观察和必要的心理测验,更深入地了解其人格特征(内向或外向,乐观或悲观),选择适用于该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D: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E:将心理护理交由心理治疗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