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改变细菌通透性而导致细胞死亡的是
A:两性霉素B B:氟胞嘧啶 C:灰黄霉素 D:利巴韦林 E:齐多夫定
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使其生长受到抑制的药物是( )
A:酮康唑 B:甲氧苄胺嘧啶 C:磺胺嘧啶 D:呋喃妥因 E:利福喷汀
某女,35岁。因突然发生四肢软瘫伴头晕来诊。体检:神清,面红,全身皮肤较黑,多痤疮,口周小须,毳毛增生。胸、腹部脂肪肥厚,下腹部可见紫纹,宽1.0cm。空腹血糖10.2mmol/L,尿17-羟皮质类固醇581μmol/24h(21mg/24h)。
为病人进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17-羟皮质类固醇.55.21xmol/24h(20.1mg/24h),应进一步做下列哪项检查
A: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B: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测定 C:ACTH刺激试验 D:ACTH分泌节律测定 E:螺内酯(安体舒通)试验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及不良反应等,有助于其正确、合理的应用。
提示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影晌细胞膜通透性、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代谢和影响叶酸代谢等。下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正确的有哪些
A: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及拓朴异构酶 B:音霉素类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大环内酯类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E:磺胺类的作用机制为:影晌叶酸代谢 F:利福平的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G:多粘菌素类的作用机制为:抑制核酸代谢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及不良反应等,有助于其正确、合理的应用。提示: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代谢和影响叶酸代谢等。下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正确的有哪些()
A: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及拓朴异构酶 B:青霉素类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大环内酯类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E:磺胺类的作用机制为:影响叶酸代谢 F:利福平的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酸碱度 B:药物浓度差及细胞膜的通透性,而积和厚度 C:血容量 D: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
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使其生长受到抑制的药物是()
A:磺胺嘧啶 B:酮康唑 C:甲氧苄胺嘧啶 D:呋喃妥因 E:利福喷汀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及不良反应等,有助于其正确、合理的应用。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代谢和影响叶酸代谢等。下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正确的有哪些()
A: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及拓朴异构酶 B:青霉素类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大环内酯类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E:磺胺类的作用机制为:影响叶酸代谢 F:利福平的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G:多粘菌素类的作用机制为:抑制核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