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5岁,初三学生。被父母领来就诊,父母要求治疗师帮助解决孩子最近上网成瘾,经常不愿意上学的问题。治疗师与患者接触后,发现患者对治疗师抵触情绪较大,要么沉默无语,要么表现得烦躁不安。在治疗师的耐心询问下,患者表示不认为自己是上网成瘾,问及为什么不愿意上学时,只是说自己想上学,只是要上学的当天早晨经常会有头晕,肚子痛等症状,所以不能上学。
关于家庭治疗,正确的描述是(提示:患者母亲是中学教师,丈夫是公司主管,夫妻结婚20年。在交谈中,治疗师发现总是母亲在滔滔不绝地讲话,而丈夫和孩子则一直面无表情,缄默不语。母亲不断表述如何对孩子寄予厚望,如何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了孩子等,激动时声泪俱下,当治疗师问患者父亲对孩子的问题怎么看时,母亲抢着以不满的口吻说丈夫根本不管孩子,每天很晚才回家,说自己的丈夫“形同虚设”。丈夫则反击说妻子情绪化,根本没有理性。对于这个案例,治疗师决定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
A:家庭中某个成员的心理问题对维持家庭的稳定性具有某种作用 B:治疗师应该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家庭某个成员的态度,如同情或批评 C:每次治疗时间比个别治疗时间要长 D:在本案例中,患者首先应该是干预的对象 E:在本案例中,父母首先应该是干预的对象 F:家庭成员的问题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
一女询者,35岁,某大学教师,3个月前因出国问题与领导争吵,而后逐渐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未来悲观失望,认为领导和同事都疏远她,常有怨天尤人的表现;能主动求医,接触良好。
其主要的情绪反应是
A:焦虑 B:恐惧 C:愤怒 D:抑郁 E:痛苦
躯体疾病所致的情绪障碍多数为消极反应,这种负性情绪往往成为影响患者心身康复的重要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则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为减少外科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手术的影响,护士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做好
A:围术期的心理健康指导 B:利用术前访视进行情绪疏导 C:手术适应行为训练 D:术后情绪疏导 E:加强安全监护 F:向患者如实讲解病情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偏离,不是某一特定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大多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消失。
常见的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
A:儿童精神病 B:情绪问题 C:不良习惯 D:儿童的犯罪行为 E:品行问题 F:学习障碍
一女询者,36岁,某大学教师,3个月前因出国问题与领导争吵,而后逐渐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未来悲观失望,认为领导和同事都疏远她,常有怨天尤人的表现;能主动求医,接触良好。
其主要的情绪反应是
A:焦虑 B:恐惧 C:愤怒 D:抑郁 E:痛苦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类问题有()。
A:焦虑 B:恐惧 C:抑郁 D:情绪不稳定
老年人可能对认知和情绪问题抱有哪些偏见( )。
A:认为抑郁和焦虑源于性格上的缺陷 B:可能非常抵触对工作者工作的配合 C:可能会把情绪困扰躯体化 D:否认认知和情绪问题是对发生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复杂的、艰难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事件的反应 E:不轻易相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