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业企业某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原材料1440千克,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乙产品投产15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A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5元/千克,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2%。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第(1)-(4)小题。
甲,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500千克 B: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600千克 C:甲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900千克 D: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540千克
某企业2009年10月某种原材料费用的实际数是4620元,而其计划数是4000元。实际比计划增加620元。由于原材料费用是由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三个因素的乘积组成,计划产量是100件,实际产量是110件,单位产品计划材料消耗量是8千克,实际消耗量是7千克,材料计划单价为5元/千克,实际单价为6元/千克,企业用差额分析法按照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的顺序进行分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量增加导致材料费用增加560元 B: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差异使得材料费用增加550元 C:单价提高使得材料费用增加770元 D:单价提高使得材料费用增加550元
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1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约6%;国内旅游收入8700亿元,增长约12%;入境旅游人数1.30亿人次,下降约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300万人次,下降约3%;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下降约5%;出境旅游人数4600万人次,增长约12%,旅游花费362亿美元;旅游总收入1.14万亿元,增长约4%,约合1664.4亿美元。国家统计局关于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的抽样调查推算结果显示,中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乡村人口7.21亿。 2008年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占总消费比例约为9%,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占总消费比例约为6.5%;我国的居民消费额占GDP总值的38%,而在发达国家一般为70%,连人均GDP低于我国的印度也达到了55%,可见我国旅游消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时期。 2009年4月18日,____在视察海南后的__,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和扩大社会就业方面有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他并强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外部需求,造成我国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4月24日至26日,__副__考察安徽旅游时指出,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在当前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鉴于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在当前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效益,需要( )。
A: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人口就地就业 B:制定符合新时期新形势的旅游发展战略 C:根据市场变化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换代 D: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整体竞争力 E:大规模减少观光旅游产品,大幅度增加休闲,商务旅游产品
缩短物流时间可能的好处,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增加物流周转,()等。
A:节约时间 B:节约人力 C:增加产量 D:节约资金
关于车辆的燃料消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拥堵道路行车燃油消耗较多 B:山区道路行驶燃料消耗会增加 C:长时间使用空调燃油消耗增加 D:气温变化不会影响燃油消耗
关于道路、气候、气象等对车辆燃料消耗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等级道路行驶燃油消耗较少 B:冬季启动车辆燃料消耗较多 C:长时间使用空调燃油消耗增加 D:车辆超员、超载会使燃料消耗增加
关于车辆的燃料消耗说法正确的是()。
A:拥堵道路行车燃油消耗较多 B:频繁制动燃料消耗增加 C:长时间使用空调燃油消耗增加 D:气温变化不会影响燃油消耗
节气门开度由小逐渐加大时,充入气缸的混合气逐渐增加,每小时燃料消耗量随之()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消耗
机油的消耗量随柴油机转速的增加而()。
A:增加 B:减少 C:变化 D: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