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6岁。浸润性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

护士为术后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胸带加压包扎护理 B:严密观察病情 C:避免过早外展术侧上肢 D:术后24小时开始做腕部 E:术后24小时可正常进食

患者,女性,56岁。浸润性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

护士为术后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胸带加压包扎护理 B:严密观察病情 C:避免过早外展术侧上肢 D:术后24小时开始做腕部,肘部锻炼 E:术后24小时可正常进食

某女性患者,46岁,29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3/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完成4个周期AC辅助化学治疗,后行TAM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日复查骨扫描发现右侧髂骨翼单发放射性浓聚。无骨痛症状。

后续系统治疗可以考虑( 提示 骨活检骨组织中可见腺癌细胞浸润。结合病史考虑为乳腺癌转移。)

A:联合静脉化学治疗 B:继续TAM内分泌治疗 C:芳香化酶抑制药治疗 D:戈舍瑞林+芳香化酶抑制药 E:双侧卵巢切除+芳香化酶抑制药 F:双侧卵巢切除术

某女性患者,44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于2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Ⅲ级,2.5 cm×2.0 cm×2.0 cm, 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0/32。全面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术后接受6个周期的紫杉醇(泰素)和表阿霉素化学治疗,后定期随访。

对该患者所接受治疗的评价为

A:治疗得当 B:应行扩大根治手术 C:术后应采用大剂量化学治疗+骨髓移植或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D:术后化学治疗应做12个周期 E:应给予术后放射治疗

某女性患者,49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 左乳外上象限4 cm×3 cm肿物,质硬,活动,乳腺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左乳外上象限肿物,恶性倾向。肿物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腹部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入院后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3 cm×2 cm×2 cm;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6/22。

其乳腺癌病理分期(AJCC,2002年)为

A:Ⅰ期 B:Ⅱa期 C:Ⅱb期 D:Ⅲa期 E:Ⅲb期 F:Ⅲc期

对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治疗,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患者中只有一小部分适合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需作放射治疗 B:对患者全面检查,无远处转移时应作根治性放射治疗 C:对以往未作过放射治疗的患者,胸壁复发时应照射全胸壁及锁骨上区,然后对病灶区域小野加量 D:对以往作过辅助性放射治疗者照射范围以局部野为主 E:以上都正确

关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正确的是()。

A:目前较全乳腺切除术常用 B:腋窝无淋巴结肿大者 C:腋窝有不可推动淋巴结者 D:Ⅱ期乳腺癌 E:Ⅰ期乳腺癌

经典乳突根治术与改良乳突根治术的区别在于()

A:经典乳突根治术与改良乳突根治术的区别在于 B:开放上鼓室外侧骨壁 C:开放鼓窦及乳突 D:不保留外耳道后壁的完整性 E: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F:是否保存或重建听力

对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治疗,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患者中只有一小部分适合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需作放射治疗 B:对患者全面检查,无远处转移时应作根治性放射治疗 C:对以往未作过放射治疗的患者,胸壁复发时应照射全胸壁及锁骨上区,然后对病灶区域小野加量 D:对以往作过辅助性放射治疗者照射范围以局部野为主 E:以上都正确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