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5岁。咳嗽,咳嗽2个月,白色泡沫痰,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片示:右肺下野半圆形团块影,凸出于右心缘,基底与心包相连。侧位片团块位于前下纵隔。

常见的纵隔肿瘤有

A:神经源性肿瘤 B:胸腺瘤 C:骨肉瘤 D: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E:纵隔囊肿 F:恶性淋巴瘤 G:胸骨后甲状腺肿

患者女性,45岁。咳嗽,咳嗽2个月,白色泡沫痰,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片示:右肺下野半圆形团块影,凸出于右心缘,基底与心包相连。侧位片团块位于前下纵隔。

提示:若患者曾咳出灰白色豆渣样物质,CT示右前下纵隔内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有钙化,边界清,CT值40Hu,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下列正确的是

A:该病预后不佳 B:宜保守治疗,定期观察 C:肿瘤体积大时,可压迫胸内及纵隔重要脏器,引起生理紊乱 D:神经纤维瘤可能大 E:该病需手术治疗 F:畸胎瘤可能大 G:应当放射治疗

病历摘要:女,42岁,体格检查时行胸透发现左侧心缘一肿物,3cm大小,边界清,类圆形,密度高,不随呼吸上下,胸片侧前上纵隔一肿物,突向左侧胸腔,与左侧心缘无分界,边缘清晰,锐利.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室,心房畸形,各大血管未见异常,前上纵隔肿物位于心包外,CT检查,前上纵隔左侧心包一3x3x40cm头小,椭圆型边界清晰之肿物,质地均匀CT在50HU,结合病史,胸片个CT检查,应排除下列疾病之可能:

A:纵隔畸胎瘤 B:心包囊肿 C:支气管囊肿 D:异位甲状腺瘤 E:胸腺瘤 F:心包外脂肪瘤 G:肺癌(纵隔型) H:纵隔淋巴瘤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有关纵隔的定义及分区的正确描述是:

A: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B:纵隔以胸骨上窝和第四胸椎下缘水平的连线分为上下两部分 C: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为前纵隔 D:气管心包后面的间隙为后纵隔 E:以往的中纵隔称为内脏器官纵隔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胸部CT示前上纵隔肿瘤4x4x3cm,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考虑为胸腺瘤,决定手术治疗,可采用的术式有:

A: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 B:纵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 C:经左胸胸腺瘤切除术 D:经右胸胸腺瘤切除术 E:胸骨正中劈开胸腺瘤切除术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3岁,主因左眼睑下垂一周入院。X线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前上纵隔6x6cm肿物,边界清楚。

关于纵隔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B:纵隔分区有很多方法 C:以胸骨上窝和第4胸椎下缘分为上下两部分 D:纵隔的前界为胸骨 E:纵隔的后界为脊柱

女性,65岁有刺激性咳嗽,偶有胸闷,午后低热37.5℃左右,伴盗汗,乏力等,查体:无明显异常,胸片示纵隔明显增宽,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60mm/h,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

淋巴瘤在纵隔中最常见的部位是 ( )

A:上纵隔 B:中纵隔 C:下纵隔 D:前纵隔 E:后纵隔

某女,66岁有刺激性咳嗽,偶有胸闷,午后低热,37.5℃左右,伴盗汗,乏力等,查体:无明显异常,胸片示纵隔明显增宽,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60mm/h,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

淋巴瘤在纵隔中最常见的部位是

A:上纵隔 B:中纵隔 C:下纵隔 D:前纵隔 E:后纵隔

某女性患者,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率居纵隔肿瘤前三位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苏联的至上主义画派运用()原则。

A:经济思维 B:简约主义 C:抽象思维 D:精神至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