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5岁。反复发生肺炎,每年2~3次。平时乏力,活动后气促。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伴震颤,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此患儿系动脉导管未闭,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最主要为
A: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加重 B: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 C: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 D: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右心室舒张期负荷加重 E: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心室,左心房和主动脉血流量减少
患儿男,5岁。反复发生肺炎,每年2~3次。平时乏力,活动后气促。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伴震颤,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假设患儿系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已出现下半身发绀和杵状指,听诊时可能不存在的是
A: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B: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增强 C:闻及股动脉枪击音 D: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 E: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全收缩期杂音
患儿男,5岁。反复发生肺炎,每年2~3次。平时乏力,活动后气促。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伴震颤,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此患儿系动脉导管未闭,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最主要为
A: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加重 B: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 C: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 D: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右心室舒张期负荷加重 E: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心室,左心房和主动脉血流量减少
患儿男,5岁。反复发生肺炎,每年2~3次。平时乏力,活动后气促。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伴震颤,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假设患儿系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已出现下半身发绀和杵状指,听诊时可能不存在的是
A: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B: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增强 C:闻及股动脉枪击音 D: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 E: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全收缩期杂音
女性,20岁,自幼发现有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但未做手术治疗。近2年来患者出现活动后气急,心悸,活动受限,步行登梯仅能上3层楼。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口唇无青紫,血压14/9kPa,心率98次/分,律齐,可闻及早搏1~2次/分,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2级,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未扪及震颤。
患者未闭导管的位置最常见的是位于
A:升主动脉与肺总动脉之间 B:降主动脉与肺总动脉之间 C:升主动脉与左肺动脉之间 D: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之间 E:升主动脉与右肺动脉之间
动脉导管未闭( )
A:很少能自然闭合,且容易发生主动脉瓣脱垂 B:未见自然闭合,但不容易发生主动脉瓣脱 C:主动脉骑跨在左右室间隔上 D:Roger病 E:周围血管征明显
动脉导管未闭
A:右房、右室大,肺动脉段凸出 B:左房、左室大,肺动脉段凸出 C:左室、右室大,肺动脉段凸出 D:右室大,肺动脉段凸出,肺野清晰 E:右室大,肺动脉段凹陷,肺野清晰
动脉导管未闭
A:肺动脉血氧含量较右心室高 B: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脉平均血氧含量 C:右心室血氧含量较右心房高,分流大时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升高 D:右心室压力升高,肺动脉压力降低,股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股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主动脉,导管插入右心室后很快进入主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
A:肺动脉血氧含量较右心室高 B: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脉平均血氧含量 C:右心室血氧含量较右心房高,分流大时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升高 D:右心室压力升高,肺动脉压力降低,股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股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主动脉,导管插入右心室后很快进入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