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4岁,患急性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和声音嘶哑。查体:扁桃体充血,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微痛,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体温37.9 ℃。实验室检查:WBC 12.6x10
/L,分类中性粒细胞0.81,淋巴细胞0.19,Hb 131 g/L,PLT 125x10
/L。
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因子为
A:菌毛 B:芽孢 C:内毒素 D:外毒素 E:荚膜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1或X2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无效 B:效果良好 C:无效,缘于非此药的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
A:非致病基因,无效 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
下列传染病的病原体致病的主要因子是
霍乱弧菌引起霍乱与副霍乱
A:大滋养体 B:内毒素 C:小滋养体 D:神经毒素 E:包囊 F:F.外毒素
哪项不是致病因子中致病能力的决定因素
A:致病因子的毒性 B:致病因子的毒力强弱 C:致病因子的剂量或浓度 D:致病因子进入体内后的变化规律 E:致病因子所在的环境
哪项不是致病因子中致病能力的决定因素
A:致病因子的毒性 B:致病因子的毒力强弱 C:致病因子的剂量或浓度 D:致病因子进入体内后的变化规律 E:致病因子所在的环境
哪项不是致病因子中致病能力的决定因素
A:致病因子的毒性 B:致病因子的毒力强弱 C:致病因子的剂量或浓度 D:致病因子进入体内后的变化规律 E:致病因子所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