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7岁,因“间断性心前区疼痛12年,加重半年”来诊。卧床休息时心前区疼痛时常发作,下床活动后发作频繁。既往强直性脊柱炎42年,高血压35年,糖尿病21年。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强直性脊柱炎,心功能Ⅳ级。目前口服氢氯噻嗪,格列本脲和阿司匹林。查体:体重85 kg;意识清醒,合作,HR 76次/min,律齐。BP 186/98 mmHg;R 19次/min,双肺呼吸音清。头颈部不能活动,颈前曲200左右,平卧需枕2个枕头。四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ECG: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S-T段下移;胸部X线片:肺纹理增多;彩色超声心动图: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尖部钙化,EF 55%;心导管造影:左旋支狭窄84%,对角支狭窄91%。血糖14 mmol/L,其他常规和生化检查基本正常。拟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给患者用β-受体阻滞药物,叙述正确的是
A:β-受体阻滞药物对冠心病患者不利 B: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物如艾司洛尔在心功能减弱的患者中不安全 C:β-受体阻滞药物可降低心肌氧耗 D:β-受体阻滞药物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分布,增加缺血区的氧量 E:β-受体阻滞药物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活性,减少血管收缩因素 F:β-受体阻滞药物可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氧向组织中释放
患者,男性,33岁。1年前因胃溃疡穿孔行毕I1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半年胃溃疡复发出血行残置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后上腹仍感烧灼样辱。服用H
受体阻滞剂不缓解,伴腹泻,BAO/MAO=08
如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引流管出现米汤样液体,每日量约300~500ml不等,此时应考虑出现了
A:肠瘘 B:胆瘘 C:胰瘘 D:以上均有可能 E:淋巴瘘
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
A:阻滞中枢DA2样受体 B:激动中枢DA2样受体 C: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 D:阻断GABA受体 E:激动GABA受体
β-受体阻滞剂()。
A:减少循环血量及血中钠离子 B: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C:作用于较高级中枢的血压调节机制 D: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E:阻断植物神经节以上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机制
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
A:阻滞中枢DA2样受体 B:激动中枢DA2样受体 C: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 D:阻断GABA受体 E:激动GABA受体
临床上采用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其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
阿托品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的原因是
A:给药剂量过大 B:药物选择性低 C:给药途径不当 D:药物副作用太大 E:病人对药物敏感性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