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8岁。发作性剑突下及右上腹绞痛3天,伴有寒战,半年前有过类似发作史。查体:体温39℃,脉搏110次/分,血压140/85mmHg,血常规检查:WBC12x109/L,N80%,神志清楚,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肋缘下扪及肿大的胆囊,触痛。

该病人皮肤,巩膜黄染加重,体温升高至40℃,脉搏130次/分,血压90/60mmHg,神志不清,此时最可能的诊断为

A:细菌性肝脓肿破裂 B:肝外胆管结石并胆管炎 C: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穿孔 D: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炎 E: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八岁女孩,右上腹痛半月,伴发热,皮肤黄染3天,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异,腹软,无压痛,肝区有叩痛,肠鸣音正常。B超肝稍大,胆管内见平行强光带。

以下哪项是蛔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 )

A:唾液接触 B:经小便污染 C:经口吞入虫卵 D:经中间宿主传播 E:以上都不是

患者男,28岁。主因上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d入院,伴皮肤瘙痒,尿色深染及陶土样便。年少时有呕吐蛔虫及反复上腹痛病史。

为明确诊断应重点紧急检查的项目包括(提示T38.1℃,P106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腹部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或反跳痛。)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血清淀粉酶 D:B超 E:腹部X线片 F:纤维十二指肠镜

患儿女,生后3天。皮肤,巩膜出现黄染,精神,食欲尚好,大便黄色糊状,查血清胆红素浓度128μmol/L,血常规无异常,小儿血型为O型,其母为B型。

对该女婴最主要的观察重点是

A:尿量 B:瞳孔 C:体温变化 D:体重 E: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

足月新生儿,女,体重3500g,出生后36小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290μmol/L。

新生儿病情变化的观察应将重点放在

A:尿量 B:心率 C: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 D:血钙 E:血氧饱和度

患儿女,2个月,因皮肤,巩膜黄疸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平软,肝肋下3cm,脾肋下2cm。临床疑似HCMV感染。

如果住院2周后抗HCMV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提示该患儿

A:HCMV再发感染 B:HCMV活动感染 C:HCMV潜伏感染 D:胎传抗体存在可能 E:HCMV感染

女,48岁。发作性剑突下及右上腹绞痛3天,伴有寒战,半年前有类似发作史。查体:T39℃,P110/min,BP140/85mmHg,血常规检查:WBCl2x109/L。N80%,神志清楚,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触痛。

该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加重,体温升高至40℃。P130/min,BP90/60mmHg,神志不清,此时最可能的诊断为

A:细菌性肝脓肿破裂 B:肝外胆管结石并胆管炎 C: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穿孔 D: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炎 E: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某新生儿,5天,因皮肤发黄3天来门诊。足月顺产,母乳喂养,食奶尚好,两便无特殊。体检:成熟新生儿貌,一般情况好,皮肤轻一中度黄染,心肺腹无异常发现。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10mg/dl)

入院后观察3天,皮肤黄染无明显变化。其余情况同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母乳性黄疸 B:生理性黄疸 C:梗阻性黄疸 D:感染性黄疸 E:溶血性黄疸

某女,44岁,既往健康,近二个月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无腹痛,略消瘦,体检见:肝肋下可触及,右上腹扪及肿大之胆囊,无触痛,无发热。

根据上述哪个临床表现可排除因结石造成梗阻的可能性

A:既往健康 B:无腹痛 C:巩膜、皮肤黄染且呈进行性加重 D:扪及肿大胆囊、无触痛 E:无发热

某男性患者,29岁,主因上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d入院,伴皮肤瘙痒、尿色深染及陶土样便。年少时有呕吐蛔虫及反复上腹痛病史。

为明确诊断应重点紧急检查的项目包括(提示T38.1℃,P106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腹部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或反跳痛。)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血清淀粉酶 D:B超 E:腹部X线片 F:纤维十二指肠镜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