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性医疗机构排放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检测结果为:粪大肠菌群≤900MPN/L,氯化法总余氯<3.5mg/L,消毒接触时间≥1.0小时,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经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用氯化法消毒污水,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该医疗机构污水的日常监测方法为:每日检测总余氯一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一次,未检测肠道致病菌。

该医疗机构所排放污水中未达到《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的标准值的指标是

A:粪大肠菌群 B:肠道致病菌 C:总余氯 D:结核杆菌 E:消毒接触时间

某综合性医疗机构排放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检测结果为:粪大肠菌群≤900MPN/L,氯化法总余氯<3.5mg/L,消毒接触时间≥1.0小时,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经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用氯化法消毒污水,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该医疗机构污水的日常监测方法为:每日检测总余氯一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一次,未检测肠道致病菌。

该医疗机构用氯化法消毒污水的加氯量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 B: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20~3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 C: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30~5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 D: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40~6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 E: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50~7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30~50mg/L

某综合性医疗机构排放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检测结果为:粪大肠菌群≤900MPN/L,氯化法总余氯<3.5mg/L,消毒接触时间≥1.0小时,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经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用氯化法消毒污水,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0~20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量为15~25mg/L。该医疗机构污水的日常监测方法为:每日检测总余氯一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一次,未检测肠道致病菌。

该医疗机构对污水消毒效果进行日常监测,正确做法应该是

A: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周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月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B:每日检测总余氯2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C:每日检测总余氯2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2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D: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2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1次 E: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1次

需氯量等于()。

A:加氯量+余氯量 B:加氯量-余氯量 C:加氯量×余氯量 D:加氯量÷余氯量 E:加氯量-需氯量

需氯量等于()

A:加氯量-余氯量 B:加氯量+余氯量 C:加氯量×余氯量 D:加氯量÷余氯量 E:以上均错

反渗透装置的脱盐率达到要求后并入系统运行,并检测()、电导率、余氯量、pH值、温度、压力、流量等指标.

A:SDI B:流量 C:余氯量 D:压力

转效点加氯(折点家氯)就是向水中加入够量的氯,直到满足(),再继续加氯使之有剩余氯产生。

A:加氯量 B:分解量 C:需氯量 D:余氯量

余氯量

进入离子交换器的水应注意水中独度,有机物和残余氯的含量,以下控制数值中不正确的为( )。

A:浊度<4FTU(固定床顺流再生) B:浊度<2FTU(固定床对流再生) C:残余氯<0.1 mg/L D:化学耗氧量<2mg/L(KMnO4 30min水浴煮沸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