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补体激活途径有3种,即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其主要作用是清除抗原,不论其是否结合抗体。
与抗原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的抗体主要是
A:IgG或IgM B:IgG或IgA C:IgM或IgA D:IgA或IgE E:IgE或IgM
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以下没有参与补体激活旁路途径的成分是
A:C1,C2,C4 B:C3,C5,C6 C:B因子 D:P因子 E:C7~C9
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有关CH50活性,错误的是
A:CH50活性增高常见于各种急性期反应 B:CH50活性减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SLE,大面积烧伤 C:C1~C9任何一个成分缺陷均可使CH50水平降低 D:1个CH50单位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裂解5x107个致敏SRBC的补体量 E:肝癌患者CH50活性减低
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参与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共同成分是
A:C3,C5~C9 B:C1,C2,C4 C:B因子和D因子 D:C4,C6,C7 E:C1,C2,C8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借助于某些途径,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囊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经土壤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接触疫水传播 D:经饮用水传播 E:经节肢动物传播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借助于某些途径,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丝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经土壤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接触疫水传播 D:经白蛉传播 E:经蚊虫传播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借助于某些途径,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血吸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经土壤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接触疫水传播 D:经饮用水传播 E:经节肢动物传播
毒物排出途径有
A:经肾脏排出 B:经消化道排出 C:经呼吸道排出 D:经汗液、唾液排出 E:经乳汁排出
某男性患者,25岁。入院前2小时该患者工作的泵房爆炸,泵内苯酚弥散于空气中,同时该患者因爆炸气流作用头部受撞击,该患者立即脱离现场,患者觉头晕、头痛伴恶心,无呕吐。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血糖,离子均未见异常,表面抗原阴性。头颅CT: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苯酚接触反应。经给予吸氧、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营养神经、支持对症治疗。治疗3天,患者仅略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查体未见阳性体征,病情好转出院。
主要的排出途径为
A:尿 B:粪便 C:呼吸 D:汗液 E:唾液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进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称为().
A:传播媒介 B:传播途径 C:传染 D: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