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8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x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滴注)
患者,女性,32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37.5~38.5℃,持续不退,并盗汗。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渐出现上腹胀满,腹部隐痛,消瘦,乏力,排黏液便每天2~3次。11年前患肺结核病。月经不调,婚后7年未生育。查体:全腹压痛,腹壁柔韧感,移动性浊音阳性。X线:提示右肺尖结核。
提问:下面哪些是腹腔结核感染的途径
A: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 B:肺结核血行播散 C:肠结核穿孔至腹膜 D:肝结核蔓延至腹膜 E:腹腔内干酪坏死灶破溃 F:呼吸道传播
病历摘要: 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一系列的运动和体内过程,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下列有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B: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 C: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将首次剂量加大3倍 D:表观分布容积(Vd)大的药物,其血药浓度高
女性,48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致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x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静滴治疗
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一系列的运动和体内过程,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以下有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B: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 C: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将首次剂量加大3倍 D:表观分布容积(Vd)大的药物,其血药浓度高
某女性患者,49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致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静滴治疗
某女性患者,49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滴注)
某女性患者,33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37.5~38.5℃,持续不退,并盗汗。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渐出现上腹胀满,腹部隐痛,消瘦、乏力,排黏液便每天2~3次。11年前患肺结核病。月经不调,婚后7年未生育。查体:全腹压痛,腹壁柔韧感,移动性浊音阳性。X线:提示右肺尖结核。
下面哪些是腹腔结核感染的途径
A: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 B:肺结核血行播散 C:肠结核穿孔至腹膜 D:肝结核蔓延至腹膜 E:腹腔内干酪坏死灶破溃 F:呼吸道传播
结核杆菌感染人体,进入肾皮质形成小病灶,病人免疫力较强使病灶愈合,未出现症状。此病理类型是()
A:肾小球结核 B:肾小管结核 C:病理肾结核 D:临床结核 E:肾盂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