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0岁。主因误服敌敌畏重度中毒1 h入院,经阿托品,氯磷定等各项治疗3 d后意识清醒,中毒症状缓解,体征消失,再口服阿托品维持治疗6 d后,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仍处于80%左右。
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
A:胆碱酯酶失活 B:磷酰化胆碱酯酶减少 C: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D:交感神经兴奋 E:肝功能受损 F:乙酰胆碱大量减少
林某,54岁,在喷洒乐果的过程中,农药漏出,患者出现流泪不止,呼吸困难,全身痉挛,抽搐,大汗淋漓,呼出气体有明显大蒜味,瞳孔明显缩小等症状,查血胆碱酯酶降至正常值的45%,故用胆碱酯酶复活剂解毒。
下列有关胆碱酯酶复活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早期,足量,重复给药 B:中毒超过72小时者无效 C: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 D:对已老化的胆碱酯酶也有一定复活作用 E:有助于消除和减轻烟碱样作用
胆碱酯酶复能剂忌与碱性药物配伍的机制是
A:能水解成剧毒的氰化物 B:会增加乙酰胆碱的蓄积 C:能加强胆碱酯酶活性 D:促使毒物排泄 E:增强胆碱能神经的兴奋作用
临床常规测定的血清胆碱酯酶一般指的是
A:真性胆碱酯酶 B:假性胆碱酯酶 C:乙酰胆碱酯酶 D:红细胞胆碱酯酶 E:胆碱酯酶I
某男,12岁,误服有机磷农药1605(对流酸)一口,急送医院就诊,当时测定胆碱酯酶活力为54%
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应为
A:<30% B:<45% C:<50% D:<75% E:100%
某男性患者,21岁,主因误服敌敌畏重度中毒1 h入院,经阿托品、氯磷定等各项治疗3 d后意识清醒,中毒症状缓解,体征消失,再口服阿托品维持治疗6 d后,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仍处于80%左右。
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
A:胆碱酯酶失活 B:磷酰化胆碱酯酶减少 C: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D:交感神经兴奋 E:肝功能受损 F:乙酰胆碱大量减少
胆碱酯酶复能剂忌与碱性药物配伍的机制是()
A:能水解成剧毒的氰化物 B:会增加乙酰胆碱的蓄积 C:能加强胆碱酯酶活性 D:促使毒物排泄 E:增强胆碱能神经的兴奋作用
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