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因“车祸外伤致骨盆及双侧股骨骨折”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肝破裂,胰破裂,肠系膜多处撕裂,腹膜后血肿。术后送至ICU,给予输血,输液及升温等治疗。患者血压偏低,心动过速及尿量少,输血,输液后无法改善血压和尿量少的情况,且气道压力增高。

目前最适宜的诊疗措施是(提示经过快速输血,补液治疗,2h后患者通气压力继续增加,FiO80%,PEEP12cmHO,指脉氧饱和度89%,胸部X线片:肺水肿。多巴胺10~15μg·kg·min,血压100/60mmHg,必须逐渐增加多巴胺剂量才能维持血压。腹部严重膨胧,腹壁张力高。2h尿量70ml。血常规:Hb109g/L;动脉血气分析:pH7.250,PaCO46mmHg,PaO61mmHg,SaO90%,BE-7.8mmol/L。)

A:床旁透析脱水 B:动脉造影 C:增加PEEP D:测量膀胱压力 E:静脉应用小剂量多巴胺 F:放置肺动脉导管 G:继续输血 H:监测中心静脉压

女性,81岁,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年余,对阿片类药物高度敏感,曾有使用小剂量阿片药物后出现严重呼吸抑制病史,目前正在进行硬膜外PCA治疗。

该患者硬膜外PCA辅助药物首选

A:亚麻醉剂量的__ B:吗啡 C:芬太尼 D:曲马朵 E:哌替啶(度冷丁)

女性,81岁,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年余,对阿片类药物高度敏感,曾有使用小剂量阿片药物后出现严重呼吸抑制病史,目前正在进行硬膜外PCA治疗。

可乐定的镇痛作用机制是

A: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干扰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止痛作用 B:通过对阿片受体的弱激动作用和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发挥止痛作用 C:激动α2受体,在脊髓后角水平抑制伤害性刺激传入,明显减少伤害性神经元放电,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D: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干扰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止痛作用 E:通过对阿片受体的弱激动作用和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一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发挥止痛作用

下列膜剂处方组成中各成分的作用是

PVA

A:成膜材料 B:着色剂 C:表面活性剂 D:填充剂 E:增塑剂

下列膜剂处方组成中各成分的作用是

甘油

A:成膜材料 B:着色剂 C:表面活性剂 D:填充剂 E:增塑剂

下列膜剂处方组成中各成分的作用是

聚山梨酯80

A:成膜材料 B:着色剂 C:表面活性剂 D:填充剂 E:增塑剂

下列膜剂处方组成中各成分的作用是

淀粉

A:成膜材料 B:着色剂 C:表面活性剂 D:填充剂 E:增塑剂

下列病人药物治疗有效,其作用机制是

患者因中上腹痛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

A:抑制迷走神经 B:抑制胃酸分泌 C:保护胃黏膜 D:促进黏液分泌 E:抑制胃泌素受体

某男性患者,56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8年,右眼加重2周。自诉8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眼视力缓慢下降,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双眼玻璃体积血",以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视力一直较为稳定,2周前自觉右眼视力突然明显下降,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Vod 0.02,Vos O.6,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无特殊。散瞳查眼底:右眼眼底窥不清;左眼见玻璃体混浊(++~+++),下方混浊为主,不完全后脱离,直接检眼镜下左眼眼底较模糊,视盘颜色正常,边界清,C/D=0.3,血管走行较为迂曲,A/V=2/3,黄斑区色素稍紊乱,后极部视网膜平伏,表面可见增殖膜,散在出血点及棉绒斑,左眼FFA示视网膜中周部大量微血管瘤、较多无灌注区及少量新生血管形成,黄斑区弥漫性水肿。

右眼B超提示玻璃体混浊合并视网膜脱离,此时右眼的手术指征是

A:玻璃体积血经保守治疗6~8周后未吸收 B:右眼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合并视网膜脱离声像 C:右眼晶状体中度混浊 D:右眼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 E:右眼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合并机化膜声像

女性,26岁,4个月前开始眼皮睁不起来,视物成双,自觉休息后较好。3个月前感四肢无力,经中药治疗病情尚稳定。约5天前感冒后以上症状加重,并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近2天不能下床,憋气,咳嗽,有痰。来院时体温38℃,神清,唇甲稍有发绀,呼吸肌明显无力,痰量不多。

为较快使病情缓解稳定,最好的方法是

A:静脉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B:胸腺切除 C:血浆置换 D:反复肌注新斯的明 E: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