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2岁,G
P
,,5年来痛经,近2年加重,需服止痛药物,查体:子宫正常大小,后位,质中,活动差,右旁可触及直径5cm囊肿,活动差,后陷凹(一)。
该患者发病原因,错误的是
A:由月经血播散引起 B:月经期做盆腔检查可引起 C: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可引起 D:卵巢表面上皮和腹膜化生可引起 E:子宫肌瘤和子宫肥大症可引起
病历摘要;患儿,女性,5岁,因右下肢跛行三年而入院。患儿2岁方学会走路,当时被发现右下肢行走不稳,升降步态,无外伤史。体检:体温36.5℃右下肢无红肿,无压痛,下肢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右髋关节屈伸正常,外展稍受限,其余关节活动正常。 详细阅读病历摘要,可归纳以下特点:①5岁女童;②2岁学会走路,迟于正常儿童;③学会走路时即有被拐,且无外伤史,宜多考虑为先天因素;④体温正常,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可排除炎症性病变;⑤下肢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可排除神经性病变;⑥仅右髋关节外展稍受限,可优先考虑右髋关节病变。综上所述,可初步将思路引入右髋关节病变,为先天性可能性大,且可初步排除神经性,肌原性和感染性病变。
患儿Allis征(+),Trendelenburg试验(+), X线摄片示:右Shenton's线不连,髋臼指数500,股骨头位于Perkin's方格的外上象限,且发育差,变小,但密度正常,前倾角800,臼头无破坏,颈干角1400。 根据以上检查,拟诊断什么疾病?
A:下肢不等长 B:先天性髋内翻(右) C: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D: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 E: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右)
病历摘要;患儿,女性,5岁,因右下肢跛行三年而入院。患儿2岁方学会走路,当时被发现右下肢行走不稳,升降步态,无外伤史。体检:体温36.5℃右下肢无红肿,无压痛,下肢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右髋关节屈伸正常,外展稍受限,其余关节活动正常。 详细阅读病历摘要,可归纳以下特点:①5岁女童;②2岁学会走路,迟于正常儿童;③学会走路时即有被拐,且无外伤史,宜多考虑为先天因素;④体温正常,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可排除炎症性病变;⑤下肢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可排除神经性病变;⑥仅右髋关节外展稍受限,可优先考虑右髋关节病变。综上所述,可初步将思路引入右髋关节病变,为先天性可能性大,且可初步排除神经性,肌原性和感染性病变。
关于CDH的X线表现及测量,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y线即连接两髋臼内y形软骨中心的横线 B:正常股骨头应在perkin
病历摘要;患儿,女性,5岁,因右下肢跛行三年而入院。患儿2岁方学会走路,当时被发现右下肢行走不稳,升降步态,无外伤史。体检:体温36.5℃右下肢无红肿,无压痛,下肢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右髋关节屈伸正常,外展稍受限,其余关节活动正常。 详细阅读病历摘要,可归纳以下特点:①5岁女童;②2岁学会走路,迟于正常儿童;③学会走路时即有被拐,且无外伤史,宜多考虑为先天因素;④体温正常,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可排除炎症性病变;⑤下肢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可排除神经性病变;⑥仅右髋关节外展稍受限,可优先考虑右髋关节病变。综上所述,可初步将思路引入右髋关节病变,为先天性可能性大,且可初步排除神经性,肌原性和感染性病变。
患儿Allis征(+),Trendelenburg试验(+), X线摄片示:右Shenton氏线不连,髋臼指数500,股骨头位于Perkin's合方格的外上象限,且发育差,变小,但密度正常,前倾角800,臼头无破坏,颈干角1400。 对此患儿,拟如何实施治疗?
A:立即切开复位及髋臼成形术 B:手法整复,蛙式石膏固定 C:先保守治疗9个月,若无效再酌情行单纯切开复位 D:手法整复,特制Rosen夹架制动 E:先松解髂腰肌及内收肌,将股骨头牵引至髋臼水平,再行切开复位,髋臼成形术(即 Penberton手术) F:还须行股骨旋转截骨术,以矫正股骨颈前倾角 G:亦可行其它髂骨截骨术,如:Salter截骨术或Chiari内移截骨术 H:拟行股骨分叉截骨术
患者男,56岁,农民,因“间断发热1个月,腰痛并活动受限1周”来诊。上午一般状况尚好,下午症状明显,畏寒,偶伴寒战,30 min后体温达39 ℃左右,有时高达40 ℃,热退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大汗淋漓。在当地以“上呼吸道感染”口服阿莫西林及中药,退热等对症治疗,自述症状较前稍有好转,当地住院4~5 d后病情“缓解”出院。但1周后患者再次发热,同时出现全身关节游走性痛,反复发作1个月,症状进行性加重。1周腰痛并活动受限。自幼生长在内蒙古农村,无不良嗜好,自家有10余只羊。查体:T 38.5 ℃;被动体位,轻度贫血貌,消瘦;两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0.5 cmx1.0 cm淋巴结,轻触痛;心,肺正常;肝肋下2.5 cm,质中,边缘钝,无压痛,脾肋下2 cm,无腹腔积液;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提示 经过5 d治疗后,体温正常,腰痛明显好转,可下地活动。2周后血常规恢复正常,肝缩小至肋下1.0 cm,脾肋下未触及,因经济原因,病情好转出院。)
A:定期复检肝功能 B:目前的抗感染治疗继续2~3周 C:目前的抗感染治疗继续4~6周 D:停药观察 E:复查血常规 F:继续保肝治疗至肝功能恢复正常 G:复查肝炎病毒指标
某男,32岁,操作机器时不慎被机器将右前臂卷入而受伤。当地医院处理后,因局部疼痛不断加重,30小时后转上级医院治疗。就诊时诉前臂疼痛,不能活动,手指有麻木感、无力。检查:右前臂皮肤完整无破损,广泛皮下瘀斑,肿胀较甚,多处张力性水泡,广泛压痛,前臂外下方及内上方可及明显骨擦音,异常活动明显,肘、腕关节被动活动正常。桡尺动脉搏动较对侧略弱,手指活动尚可,感觉欠灵敏。
夹板固定治疗三个月后检查发现,患肢局部压痛、纵叩击痛消失,异常活动阴性,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痴通过骨折线。此时
A:可拆除夹板进行前臂旋转锻炼 B:可拆除夹板但不可进行前臂旋转锻炼 C:应继续夹板固定至骨折线消失 D:因骨折愈合不良,需手术治疗 E:因骨折愈合不良,必须改行石膏管固定
某男性患儿,9岁。学生,12小时前不慎跌伤,右膝关节肿胀疼痛12小时入院。曾在当地按外伤给予止痛、消炎及外贴伤湿药膏无效。自幼年起经常出现损伤后皮肤血肿或关节肿胀,经输血、止血后可缓解。患者母亲家族中有类似患者。体检:发育正常,轻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心肺(-),腹软,肝脾未及,右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余无异常发现。
提示:患儿APTT延长,PT正常,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正常。患儿初步诊断为血友病。诊断依据是
A:患儿为少年男性 B:外伤后膝关节血肿,既往有类似病史 C:经输血后可缓解 D:患儿父母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 E:内源性凝血指标APTT延长 F:外源性凝血系统指标PT正常 G: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