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x月x日,某矿在二水平大巷打炮眼的炮工王某听到210下山附近有响声,3时30分又发出轰轰响声,随后有一股较大的风吹出,电灯熄灭,巷道有些晃动。炮工打电话到三水平叫信号工通知矿工撤退,但无人接电话,之后他就撤到地面。地面当班领导接到通知后未予以重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井下已停电,北面二水平,三水平塌方的响声不断,无法进入工作面。凌晨5时,矿方清点人员时发现,当班96名矿工中位于三水平北翼工作面的29名矿工被困,生死不明,矿方随即向合浦县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并向钦州矿务局求援。合浦县政府有关人员和钦州矿务局救护队很快赶到现场。经过17天全力抢救,终因井下情况复杂,土质松散,塌方面积大,施救困难,未能救出被困人员。鉴于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希望的实际情况,停止了抢救工作。从1999年9月至2001年4月,该矿已发生过四次顶板冒落事故,造成5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也进行了调查处理,但防范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以致又发生了这起重大事故。
事故过程说明,该矿( )。
A:严重违反矿山安全规程 B:安全管理不到位 C:企业忽视安全生产 D:炮工无证上岗
某女,51岁,因患嗜铬细胞瘤而入院。
嗜铬细胞瘤中良性肿瘤占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E:90%以上
某电镀厂周围怀疑铬污染,可能己造成了居民的健康危害,请CDC进行调查。
制定调查方案时,铬环境负荷要考虑的调查有
A:可能排放废水的水体中的铬 B:人体内蓄积的铬 C:食鱼动物如猫体内的铬 D:废水铬的浓度 E:地下水中的铬 F:土壤中铬
某电镀厂周围怀疑铬污染,可能己造成了居民的健康危害,请CDC进行调查。
铬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归的主要特点有
A:化合与分解反应 B:土壤中的铬可进入生物体内 C:土壤中有机物可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 D:三价铬稳定 E:水中溶解氧可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 F:一般不会发生大气铬沉降
某电镀厂周围怀疑铬污染,可能己造成了居民的健康危害,请CDC进行调查。
铬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分布
A:睾丸中含量最高 B:血液中含量甚微 C:六价铬易自呼吸道吸入 D:三价铬沉积在肺 E:肝脏含量最低 F:铬在体内与输铁球蛋白结合
某电镀厂周围怀疑铬污染,可能己造成了居民的健康危害,请CDC进行调查。
关于环境铬的毒性,正确的表述为
A:三价铬的毒性低 B: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毒性都高 C:三价铬的毒性高 D: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毒性都低 E:六价铬的毒性高 F:六价铬的毒性低
某男性患者,49岁,因阵发性高血压、尿VMT(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升高、CT示有肾上腺占位而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准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以下哪项符合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A:血浆肾上腺素>546pmol/L B:静注酚妥拉明后2分钟血压下降<35/25mmHg C:尿VMA呈阳性 D:阵发性和持续性血压升高 E:心悸、多汗、精神紧张 F:体温突然升高,可达40℃以上 G: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常合并有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H:70%的嗜铬细胞瘤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 I:嗜铬细胞瘤多死于顽固性高血压致脑卒中 J:气管插管和肿瘤探查时,血压急剧上升至200/120mmHg
某男性患者,44岁,反复发作头痛、多汗和严重高血压。查体发现血压210/130mmHg,心率105次/分。否认其他病史。经过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拟施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关于嗜铬细胞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嗜铬组织,可以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 B:从颅底到肛门都是嗜铬细胞瘤可能分布的部位 C: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髓质 D: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位于其他部位 E:当术前未能预测或手术刺激时,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的病生理变化可能非常剧烈
某矿山,其矿渣长期堆放在小河边,历经若干时期后,附近农民陆续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周围神经炎及脱发等症。后经上级疾控中心调查,在土壤、河水、蔬菜中均发现有病因物质,并验证此病因物质来源于矿渣
此矿渣最可能来源于
A:铁矿 B:铬矿 C:镉矿 D:铅、锌矿 E:氟磷矿
某独立铬矿山2006年9月开采铬矿石564000吨,销售451300吨,在A地收购未税锰矿石5600吨,对外销售5000吨。该矿山铬矿石资源税适用税额为4元/吨,当地锰矿石适用税额为5元/吨,A地锰矿石适用税额为6元/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独立铬矿山本月应纳资源税1805200元,代扣代缴资源税28000元 B:该独立铬矿山本月应纳资源税1805200元,代扣代缴资源税300000元 C:该独立铬矿山本月应纳资源税2256000元,代扣代缴资源税250000元 D:该独立铬矿山本月应纳资源税1805200元,代扣代缴资源税3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