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4岁,慢性咳嗽,咳痰30余年,近10余年来气急并进行性加重,1年前呼吸衰竭经无创机械通气和抗菌等治疗获救。出院后病情尚平稳,但是动则气急。3 d前因气候突然转冷而出现咳嗽加重,咳痰不畅,气急伴嗜睡和尿少,再次入院。体检T 37.8℃,108次/min,R 26次/min。意识尚清,但反应迟钝。气急,辅助呼吸很明显,吸氧下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普遍降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无异常发现。腹软,肝肋下1.5 cm,质中,无触痛,肝-颈逆流试验(-)。脾脏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计数8.5x10
/L,中性占0.8。吸氧2 L/min下动脉血气分析pH 7.28,PaCO
80 mmHg,PaO
68 mmHg。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肺动脉阴影增宽。诊断AECOPD,呼吸衰竭。给予面罩BiPA和头孢他啶联合环丙沙星静脉治疗。病情一度改善。但咳痰依然困难,痰多而黏稠。3 d后病情出现反复,气急加重,明显发绀。拒用面罩BiPAP。胸片示右下肺大片均匀而浓密的阴影。
其临床处理应包括(提示 患者多次反复,咳嗽无力,排痰困难,乃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周后出现高热,气道阻力增高。胸片示右下肺稍模糊,左下新出现大片密度均匀的阴影,遮盖肋膈角。气管吸引物培养(-),肝肾功能正常。)
A: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菌定量培养 B:经验性调整抗菌治疗,要求覆盖非发酵菌 C:加强痰液引流 D: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E:尽可能超声或CT检查明确有无胸腔积液和能否穿刺抽液进行诊断性检查 F:应用胸腺肽以提高免疫功能 G:中西医结合治疗 H:为提高应激能力和改善症状试用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某男性患者,48岁,反复发作腹泻、左下腹痛伴脓血使4年余,食欲下降,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查体:T37.5℃,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Hb76g/L,WBC12.5×10
/L,其中N75.8%.ESR56mm/h,CRP36mg/L,PPD试验(1:10000)(-),大便常规: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CA-199及CA-125均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及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
临床对该病例诊断意义最大的检查方法是
A:血沉 B:PPD试验 C:X线钡剂灌肠检查 D:血CFA测定 E: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 F:结肠镜活组织检查
某男性患者,48岁,反复发作腹泻、左下腹痛伴脓血使4年余,食欲下降,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查体:T37.5℃,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Hb76g/L,WBC12.5×10
/L,其中N75.8%.ESR56mm/h,CRP36mg/L,PPD试验(1:10000)(-),大便常规: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CA-199及CA-125均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及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
若行In-Oxine-WBC炎症显像,其描述正确的是
A:无需肠道准备 B:影像质量好于
Tc-HMPAO-WBC显像 C:肠道病变往往在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即可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24小时及48小时延迟相示相应部位仍呈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 D:正常的胃肠道及肾内均无明最放射性浓聚 E:抗生素治疗对显像诊断的阳性率影响甚大 F:可评价肠道病变的范围、复发及治疗的效果
某男性患者,46岁,反复发作腹泻、脐周及右下腹痛3年余,粪便呈糊状,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查体:T37.5℃,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脐周及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下腹似可扪及边缘欠清晰包块。Hb75g/L,WBC11.6×10
/L,其中N75.8%,ESR36m/m/h,CRP升高,PPD试验(1:10000):(-),大便常规: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CA
及CA
均为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回肠及右侧结肠多处肠腔狭窄,边缘不整齐,病变之间肠曲正常。
临床对该病例诊断意义最大的检查项目是
A:PPD试验 B:X线钡剂灌肠检查 C:血CEA测定 D: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 E:结肠镜活组织检查
某男性患者,67岁,因"反复头晕、头痛2年"来诊,既往多次测量血压均高于180/110mmHg,未行正规治疗,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85/100mmHg,心率75次/分,心音有力。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原发性高血压(Ⅰ级,低危) B:原发性高血压(Ⅱ级,中危) C:原发性高血压(Ⅱ级,高危) D:原发性高血压(Ⅲ级,高危) E:原发性高血压(Ⅲ级,极高危)
某男性患者,45岁,反复发作腹泻、左下腹痛伴脓血便4年余,食欲下降,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查体:T37.5℃,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Hb76g/L,WBC12.5×10
g/L,其中N75.8%,ESR56mm/h,CRP36mg/L,PPD试验(1:10000)(-),大便常规: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CA-199及CA-125均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及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
若行
In-Oxine-WBC炎症显像,其叙述正确的是
A:无需肠道准备 B:影像质量好于
Tc-HMPAO-WBC显像 C:肠道病变往往在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即可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24小时及48小时延迟相示相应部位仍呈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 D:正常的胃肠道及肾内均无明显放射性浓聚 E:抗生素治疗对显像诊断的阳性率影响甚大 F:可评价肠道病变的范围、复发及治疗的效果
某男性患者,45岁,反复发作腹泻、左下腹痛伴脓血便4年余,食欲下降,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查体:T37.5℃,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Hb76g/L,WBC12.5×10
g/L,其中N75.8%,ESR56mm/h,CRP36mg/L,PPD试验(1:10000)(-),大便常规: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CA-199及CA-125均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及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
临床对该病例诊断意义最大的检查方法是
A:血沉 B:PPD试验 C:X线钡剂灌肠检查 D:血CEA测定 E: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 F:结肠镜活组织检查
某男性患者,68岁,因"反复头晕、头痛2年"来诊,既往多次测量血压均高于180/110mmHg,未行正规治疗,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85/110mmHg,心率75次/分,心音有力。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原发性高血压(Ⅰ级,低危) B:原发性高血压(Ⅱ级,中危) C:原发性高血压(Ⅱ级,高危) D:原发性高血压(Ⅲ级,高危) E:原发性高血压(Ⅲ级,极高危)
化学毒物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是毒理学中是研究化学物毒效应的基本试验,现拟对某化学物进行其亚慢性毒性评价,在实验设计、操作及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如果这是一个90天的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大约相当于人可能摄入量220倍,其评价是
A:毒性较强,应放弃使用 B: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进一步评价 C:可进行安全性评价 D:不必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E:可以计算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