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疾病控制中心,要了解本地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准备开展相关研究。
欲了解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
A:前瞻性调查 B:抽样调查 C:暴发调查 D:个案调查 E:回顾性调查
某疾病控制中心,要了解本地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准备开展相关研究。
通过此研究获乙肝流行的资料,可计算的指标是
A:发病率 B:累积发病率 C:罹患率 D:患病率 E:乙肝病毒感染率
某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为了解和掌握该省国营牧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对3家牧场的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966名调查对象中,有l22人感染布鲁氏菌,在这122人中,有57人患布鲁氏菌病。
关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 B:该病只有成人易感 C:在我国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骆驼 D:该病的发生率性别差异显著 E: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
在特定的疾病情况下,某种细胞因子测定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以下哪种疾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LPS刺激后其IL-1和IL-2分泌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
A:慢性乙肝 B:酒精性肝硬化 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D:脂肪肝 E:血吸虫性肝硬化
根据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下列情况可以从哪个角度解释
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型脑炎流行
A: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根据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下列情况可以从哪个角度解释
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
A: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
估计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相对危险度为
A:1.0 B:1.5 C:2.0 D:3.0 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
估计10年中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特异危险度为
A:0 B:25‰ C:100‰ D:50‰ 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8月上旬,某奶牛场的奶牛发生一次迅速流行的发热性疾病。病牛高热,体温高达41℃左右,精神委顿,食欲废绝,鼻镜干燥,呼吸加快(每分钟达80次以上),大量流涎,口角出现多量泡沫状黏液,头颈伸直,张口伸舌,呼吸极度困难,喘气声粗厉如拉风箱,肺泡音及支气管音增强;眼结膜充血浮肿,流泪,流鼻液呈黏性线状;喜卧懒动,严重者卧地不起;孕牛发生流产,有的产出死胎。大多数病牛的病情经3d左右逐渐减轻,很少发生死亡
该场本次最可能发生的疾病是
A:胃肠炎 B:口蹄疫 C: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D: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E:牛流行热
经饮水传播的疾病常呈暴发流行,其流行特征为()
A: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B: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病例终年不断 C:发病呈现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暴露)差别 D:对污染水源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E:饮水传播的疾病暴发流行、最有效的是采取隔离传染源为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