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溶出度的目的是
A:研究药物粒径,晶型与溶出度的关系 B:建立中药的质量控制指标 C:考察赋形剂,制备工艺对溶出度的影响 D:确定临床给药剂量 E:探索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以下药物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为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溶出度的测定
A:非水溶液滴定法 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D:酸碱滴定法 E:与亚硝基铁__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显色,与对照管进行比较
磺胺嘧啶片溶出度的测定
A:紫外分光光度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 C:亚硝酸钠滴定法 D:薄层色谱法 E: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出度测定的目的
A:研究药物粒径与溶出度的关系 B: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C:比较剂型的优劣 D:考察赋形剂对溶出度的影响 E:考察制备工艺对溶出度的影响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中错误的是()
A:溶剂需经脱气处理 B: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 C:调整转速使其稳定 D:开始计时,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 E:经不大于1.0μm微孔滤膜滤过
溶出度测定的目的()
A:研究药物粒径与溶出度的关系 B: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C:比较剂型的优劣 D:考察附形剂对溶出度的影响 E:考察制备工艺对溶出度的影响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中错误的是
A:溶剂需经脱气处理 B: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 C:调整转速使其稳定 D:经不大于1.0μm微孔滤膜滤过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中错误的是
A:溶剂需经脱气处理 B: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 C:调整转速使其稳定 D:经不大于1.0μm微孔滤膜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