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心内科1周内有4名患者相继发热伴寒战,咳嗽,咳脓痰,胸痛,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
为了解这4名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否为同一来源,可进行的检测是
A:细菌培养及鉴定 B:涂片找细菌 C: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D:细菌分型 E:细菌抗体检测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患者,女性,2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2天就诊。尿液检查白细胞15~20/HP,中段尿培养(-)。
提示:若患者入院后一次中段尿培养阴性 提问: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短于6小时 B:消毒液混入留尿容器 C:已使抗生素治疗 D:因L型细菌感染 E:以上都不是
患者女,14岁,间断咳嗽,咳痰14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出生2~3个月开始反复咳嗽,咳大量黄痰,伴发热。多次诊断“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可好转。近2年患者2次培养均为铜假单孢菌,5年前开始间断咯血,胸部CT示双上肺支气管囊柱状扩张,以上肺为主。自幼汗液干后皮肤遗有盐粒,偶有腹泻和粪便异味。出生时疑有“羊水吸入”。
患者确诊最有用的检查方法是
A:痰培养+药敏试验 B:肺功能检查 C:纤维支气管镜 D:蛋白电泳分析 E:汗液氯离子,钠离子浓度测定
患者男,64岁,反复咳嗽,咳痰18年,活动后气短4年,加重伴咳黄痰5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2年余,服用“降压0号”。吸烟40余年,已戒烟3年。入院后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
你对是否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意见是(提示 患者入院后第8 d体温恢复正常,痰偶为脓性,呼吸困难减轻。这时第1次和第2次痰培养结果回报:“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
A:不用,应等待第3次痰培养结果,如果仍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就用 B:不用,需要鉴别可能为上呼吸道污染菌群 C:用,两次痰培养为同一种菌,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D:不用,患者为免疫健全宿主,真菌感染可以自愈 E:用,可以预防真菌感染 F:不用,应给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取下呼吸道深部痰重新进行培养后再决定
患者男性,30岁。间断咳嗽,咳黄痰10余年,加重伴发热1周。痰为脓性恶臭痰,静置有分层,患者多次因支气管扩张住院治疗。查体:T39℃,重度消瘦,急性热病容,咳嗽无力,左下肺固定湿啰音,右下肺管状呼吸音。WBC19.6x10
/L,N85%。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3+。X线提示左下肺蜂窝状影,内见小液平,右下肺实变影。
经有力的抗感染以及祛痰,支气管扩张药,体位引流等措施后,该患者仍有间断发热,T38.5℃,血WBC14x10
/L,N80%.X线复查右下肺仍有实变影,较前有所减小。这时宜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外科手术 B:换作用更强的抗生素抗感染 C:行肺部CT扫描 D: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冲洗,局部注入抗生素 E:祛痰药物加量
患者,男性,62岁。长期糖尿病病史。近1个月来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近3日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入院痰液检查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诊断为"肺结核"。医嘱给予链霉素治疗。
对患者的痰液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A:深埋 B:焚烧 C:阳光下曝晒 D:消毒液冲洗后排放 E:紫外线灯照射
某女性患者,30岁,3个月来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近1周高热、咳嗽、咳痰、伴咯血,痰菌检查结核杆菌阳性。
对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痰液的处理方法有
A:焚烧 B:掩埋 C:煮沸5分钟 D:用等量0.1%过氧乙酸混和加盖浸泡1小时 E:用10%氯已定溶液浸泡半小时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