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业企业某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原材料1440千克,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乙产品投产15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A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5元/千克,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2%。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第(1)-(4)小题。
甲,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500千克 B: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600千克 C:甲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900千克 D: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540千克
某工业企业某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原材料1440千克,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乙产品投产15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A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5元/千克,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2%。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第(1)-(4)小题。
甲,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实际费用为( )。
A:甲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实际费用为4410元 B: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实际费用2646元 C:甲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实际费用为3325元 D: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实际费用为3731元
某工业企业2012年5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甲产品本月完工100件,在产品10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30%;乙产品本月全部完工,共80件。假定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在生产过程中均衡发生,原材料按定额比例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工时比例分配。假定甲,乙产品均无在产品期初余额。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第(1)~(5)题。
甲,乙产品完工产品的成本分别为( )元。
A:36080和41800 B:41800和36080 C:50400和42600 D:42600和50400
机械手表的一个齿轮设计尺寸为4mm,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为(+0.008,-0.008)。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齿轮上述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在需要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该齿轮产品的随机抽样,经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s=0.0025。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该齿轮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能是( )。
A:环境 B:机器 C:原料 D:市场需求
某电池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A,B,C三种电池的生产过程能力进行评估。经随机抽样并计算,得出如下数据:A电池的过程能力指数为1.8,B电池的过程能力指数为0.7,C电池的设计寿命要求不低于8500小时,随机抽取的该电池样本的平均寿命为8860小时,样本标准偏差为120小时。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B电池的生产过程能力指数,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若设计上允许,降低产品的技术要求 B:努力提高设备精度,并使工艺更为合理和有效 C:采取合并或减少工序等方法 D:降低原材料质量及加工性能
某标准件厂质量控制中心正在分析某型号螺母的工序能力和质量控制问题,该型号螺母的内径设计尺寸为16+_0.15mm,在生产过程中某道工序承担该型号螺母内径的最后加工,通过对加工完成该道工序的内径尺寸随机抽样,经计算得知:样本内径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s=0.025mm。
在该型号螺母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能是( )。
A:人 B:方法 C:价格 D:机器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和保管属于()
A:辅助生产过程 B:生产服务过程 C:技术准备过程 D:基本生产过程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和保管属于( )。
A:辅助生产过程 B:生产服务过程 C:技术准备过程 D:基本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