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2岁。早期DIC,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治疗期间应维持凝血时间大约在
A:5分钟 B:10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E:40分钟
患者男,42岁。早期DIC,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肝素使用过量,应立即应用
A:鱼精蛋白 B:氨甲环酸 C:酚磺乙酸 D:维生素K E:氨基己酸
与肝素的抗凝作用有关的是
A:药物的脂溶性 B:分子中大量的负电荷 C:分子中大量的正电荷 D:肝素分子长度 E:抗凝血酶I3
以上抗凝药物作用机制是
加强抗凝血酶I3(AT-I3)的作用
A:肝素 B:香豆素类 C:链激酶 D:尿激酶 E:阿司匹林
与肝素的抗凝作用有关的是()
A:药物的脂溶性 B:分子中大量的负电荷 C:分子中大量的正电荷 D:肝素分子长度 E:抗凝血酶Ⅲ
肝素抗凝作用机制()
A:肝素仅抑制内源性通路 B:肝素仅抑制外源性通路 C:肝素本身抗凝 D:肝素通过抗凝血酶Ⅲ起作用 E:以上都不是
参与肝素抗凝的因子是 ()
A:肝素辅因子Ⅱ B:凝血因子Ⅴ C:抗凝血酶Ⅲ D:凝血因子Ⅷ E:活化蛋白C
肝素的抗凝作用是( )
A:使凝血因子灭活 B: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 C:激活因子Ⅻ及血小板 D:除去血浆中的Ca2+达到体外抗凝 E:形成凝血纤维蛋白原
与肝素的抗凝作用有关的是().
A:药物的脂溶性 B:分子中大量的负电荷 C:分子中大量的正电荷 D:肝素分子长度 E:抗凝血酶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