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个月”入院。诊断为垂体瘤,拟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控制于(140~160)/(80~90)mmHg;糖尿病病史6年,空腹血糖维持于6.0~7.0mmol/L;青光眼病史2年。
对该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正确的是
A:术中MAP维持于50~60mmHg B:若以降低基础收缩压的30%为标准降压,时间不应超过3h C:过度通气应避免使PaCO
<25mmHg D:单次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30mg/kg,可使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25% E:钙通道阻断剂对房室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弱,可作为控制性降压的辅助用药
患者女,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个月”入院。诊断为垂体瘤,拟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控制于(140~160)/(80~90)mmHg;糖尿病病史6年,空腹血糖维持于6.0~7.0mmol/L;青光眼病史2年。
关于控制性降压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A: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量,满足机体的需要 B: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较高的血压水平 C:降压界限为MAP不低于基础血压的20% D:慢性高血压患者保持脑血管自身调节所需的脑灌注压水平更高 E:在麻醉状态下,机体通常对降压药的反应比较敏感,应注意防止降压速度过快
患者男,38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肿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210/110mmHg,现口服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85mmHg左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4年,曾行软腭成形术,1年后复发,现已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2年。查体:BP145/90mmHg,HR80次/min,R20次/min,身高165cm,体重130kg。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应控制基础代谢率小于
A:+40% B:+30% C:+20% D:+10% E:+5% F:+1%
女,41岁,高血压病史5年,一直药物控制,近半年来加重,药物治疗不满意,并出现下肢周期性麻痹。B超右肾上腺有一个直径2cm肿瘤。
术前准备中不必要的是 ( )
A:积极控制血压 B:了解心,肾功能状态 C:充分补钾至正常水平 D:手术前口服螺内脂至少2周 E:术前补液扩容预防手术中和手术后发生的低血压
患者,男性,58岁,肥胖,高血压史7年,并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用心痛定控制良好,多波动于130~160/70~90mmHg。近半年来血压升高明显,多种降压药物控制不理想,双肾动脉造影示局限性狭窄,左肾狭窄达30%,右肾狭窄达75%
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原发性高血压 B:继发性高血压 C:高血压病及肾动脉狭窄 D:肾动脉狭窄 E:肥胖
通过控制层面选择梯度场和射频脉冲来完成MR图像层面和层厚的选择。在完成了层面选择后还必须进行层面内的空间定位编码。层面内的空间定位编码包括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频率编码让来自不同位置的MR信号包含有不同的频率,采集到混杂有不同频率的MR信号后,通过傅里叶变换才能解码出不同频率的MR信号,而不同的频率代表不同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施加了频率编码梯度场后,经傅里叶转换的MR信号仅完成了前后方向的空间信息编码,必须对左右方向的空间信息进行相位编码,才能完成层面内的二维定位。
频率编码是通过施加梯度场,使不同位置磁矢量的()不同而进行编码定位
A:频率 B:相位 C:权重 D:大小 E:层厚
某女性患者,63岁,因上腹部不适、疼痛3天,发热38.2℃,以上消化道穿孔,腹膜炎入院。拟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患者既往糖尿病史20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高血压病史3年,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满意。入院后血糖为13.3mmol/L。
麻醉中用什么方法控制血糖
A:加强血糖监测 B:调节麻醉深度 C:输含糖溶液 D:不使用胰岛素 E:使用胰岛素
某女性患者,63岁,因上腹部不适、疼痛3天,发热38.2℃,以上消化道穿孔,腹膜炎入院。拟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患者既往糖尿病史20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高血压病史3年,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满意。入院后血糖为13.3mmol/L。
麻醉中应将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
A:6~15mmol/L B:11~15mmol/L C:8~11mmol/L D:7.8~10mmol/L E:3.6~6.1mmol/L
患者,男,56岁。有高血压病史4年。体检:血压156/96mmHg,无主动脉狭窄。医师处方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
服用2个月后,血压控制未达标,经进一步检查,该患者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宜联合应用的药品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6 C:维生素C D:烟酸 E:叶酸
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中的“二控制”是指“控制年负伤率,负轻伤率控制在6‰以内”和( )。
A:控制因公受伤率 B:控制触电事故率 C:控制年安全事故率 D:控制死亡事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