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专门设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或已有的各类资料,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描述出来,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线索。
该研究方法是
A:诊断试验 B:现况调查 C:病历分析 D:队列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慢性毒性是指机体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实验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大,影响因素多,通常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最后阶段。
对于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确定受试物的LOAEL和NOAEL B: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标准以及危险度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 C:阐明慢性毒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靶器官,观察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D:A和B对 E:A、B、C都对
慢性毒性是指机体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实验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大,影响因素多,通常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最后阶段。
慢性毒性试验各组剂量选择可参考亚慢性毒性试验的LOAEL确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以1/5~1/2为高剂量组 B:以1/50~1/10为中剂量组 C:1/100为低剂量组 D:必要时设立溶剂对照组 E:以1/1000为低剂量组
了解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往往是毒理学研究中首先应该进行的工作。有人对某种新化学物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根据他的实验设计请回答
关于经口急性毒性实验中染毒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灌胃是急性毒性试验中最常用的染毒方式 B:吞咽胶囊尤其适用于大、小鼠等动物 C:灌胃法的缺点为工作量大并可能伤及食管、误入气管 D:吞咽胶囊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味的化学毒物 E:灌胃法的优点为剂量准确
了解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往往是毒理学研究中首先应该进行的工作。有人对某种新化学物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根据他的实验设计请回答
如果试验设计采用寇氏法,其相关要求是
A:各剂量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B:各组小鼠不可少于10只,动物数相同 C:最大剂量组死亡率为100%,最低剂量组死亡率为0 D:B、C对 E:A、B、C都对
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大量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病率随吸烟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为吸烟是肺癌的病因这一结论提供了证据。
在判断因果联系标准中属于
A:联系强度 B:剂量反应关系 C:联系的一致性 D:联系的时间顺序 E:生物学上的可解释性
毒理学鼻祖Paracelsus提出"剂量决定毒物",即所有物质都有一定毒性,惟有剂量能区别毒物。因此,自毒理学诞生之日起,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便是研究的核心
CO急性吸入毒性试验中,随CO浓度的增加,试验组大鼠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体现
A:效应 B:反应 C:剂量-效应关系 D:剂量-反应关系 E:有的个体不遵循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规律
毒理学鼻祖Paracelsus提出"剂量决定毒物",即所有物质都有一定毒性,惟有剂量能区别毒物。因此,自毒理学诞生之日起,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便是研究的核心
为通过数学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计算LD
等参数,通常将S型剂量一反应曲线进行转换,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纵坐标标识单位为反应频率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B: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高斯曲线 C: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D: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E: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同时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化学毒物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是毒理学中是研究化学物毒效应的基本试验,现拟对某化学物进行其亚慢性毒性评价,在实验设计、操作及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亚慢性毒性试验选择高剂量组剂量的根据是
A:1/20~1/5LD
B:1/5~1/2LD
C:1/50~1/10LD
D:1/30~1/3LD
E:1/100~1/50LD
化学毒物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是毒理学中是研究化学物毒效应的基本试验,现拟对某化学物进行其亚慢性毒性评价,在实验设计、操作及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如果这是一个90天的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大约相当于人可能摄入量220倍,其评价是
A:毒性较强,应放弃使用 B: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进一步评价 C:可进行安全性评价 D:不必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E:可以计算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