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16岁。病前性格内向,话少,不好与人交往。4天前开始进食少,收拾东西要走,2天前开始"呼之不应",急诊途中偶有挣扎行为,血糖2.8mmol/L,输液支持治疗后清醒,回宿舍后仍拒食,问话不答,趁看护人不备逃到表姐家的屋外,送回父母家后来回在屋子里走动或躺在床上,仍拒食,不语。1天前叫不醒,血糖2.6mmol/L,给予输液支持,因全身虚弱无力,拒食,不语抬入精神科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家族史阴性。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D=2.5cm,对光反射正常,肌力及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退,未引出脑膜征和病理征。精神检查:呼之有睁眼,但不语,不答,拒食,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无任何面部表情变化和主动意向要求,不能执行任何命令。急查血糖3.2mmol/L,血钾3.0mmol/L,心电图,脑电图正常。
必须立即进行的治疗
A:输液支持 B:地西泮肌注 C:氟哌啶醇肌注 D:口服利培酮 E:口服SSRIs类 F:口服SNRIss类 G:森田治疗 H:行为认知治疗 I:MECT治疗
患者女性,16岁。病前性格内向,话少,不好与人交往。4天前开始进食少,收拾东西要走,2天前开始"呼之不应",急诊途中偶有挣扎行为,血糖2.8mmol/L,输液支持治疗后清醒,回宿舍后仍拒食,问话不答,趁看护人不备逃到表姐家的屋外,送回父母家后来回在屋子里走动或躺在床上,仍拒食,不语。1天前叫不醒,血糖2.6mmol/L,给予输液支持,因全身虚弱无力,拒食,不语抬入精神科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家族史阴性。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D=2.5cm,对光反射正常,肌力及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退,未引出脑膜征和病理征。精神检查:呼之有睁眼,但不语,不答,拒食,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无任何面部表情变化和主动意向要求,不能执行任何命令。急查血糖3.2mmol/L,血钾3.0mmol/L,心电图,脑电图正常。
患者经碳酸锂1.0/d治疗1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出院。出院嘱托哪些正确
A:定期查血常规 B:定期查碳酸锂浓度 C:定期查心电图 D:关注手颤 E:常饮淡盐水 F:关注肝功能 G:维持治疗半年
咨客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能,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发生积极的改变,治疗者的作用是创造一种良好的,特殊的治疗关系。
罗杰斯成功治疗的核心条件是
A:真诚,共情以及治疗契约的设立 B: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及治疗师的信心 C: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及共情 D: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以及系统的治疗计划 E: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以及来访者的治疗动机
男,70岁。超声检查见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开放受限,关闭不拢,升主动脉扩张。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拟行手术治疗。
该患者主动脉瓣手术的最佳方案是
A:置换机械瓣 B:置换生物瓣 C:自体肺动脉瓣移植 D:主动脉根部移植 E:主动脉瓣成形
患者女,66岁。2001年3月因咳嗽伴咯血1次,行胸部CT平扫见左下肺小结节,2 cmx2 cm,内有空洞,密度不均匀,气管前腔静脉后见小淋巴结。患者拒绝治疗,进行随诊。1年后胸部CT平扫病灶较前无变化。既往曾有乙状结肠腺管状腺瘤史,未行手术治疗。
最佳治疗方案是(提示 若患者不同意外科手术及有创检查,定期复查胸部CT随诊,至2006年胸部CT见病灶明显增大,并伴肺内多发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腺癌。行一线,二线治疗后疾病均进展,拟行三线治疗。)
A:紫杉醇+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B:多西他赛+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C:诺维苯+铂类x4,力比泰x4,多西他赛 D:VP-16+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E:紫杉醇+铂类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多西他赛
患者女,66岁。2001年3月因咳嗽伴咯血1次,行胸部CT平扫见左下肺小结节,2 cmx2 cm,内有空洞,密度不均匀,气管前腔静脉后见小淋巴结。患者拒绝治疗,进行随诊。1年后胸部CT平扫病灶较前无变化。既往曾有乙状结肠腺管状腺瘤史,未行手术治疗。
最佳治疗方案是(提示 若患者不同意外科手术及有创检查,定期复查胸部CT随诊,至2006年胸部CT见病灶明显增大,并伴肺内多发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腺癌。行一线,二线治疗后疾病均进展,拟行三线治疗。)
A:紫杉醇+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B:多西他赛+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C:诺维苯+铂类x4,力比泰x4,多西他赛 D:VP-16+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E:紫杉醇+铂类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多西他赛
某女性患者,44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于2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Ⅲ级,2.5 cm×2.0 cm×2.0 cm, 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0/32。全面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术后接受6个周期的紫杉醇(泰素)和表阿霉素化学治疗,后定期随访。
对该患者所接受治疗的评价为
A:治疗得当 B:应行扩大根治手术 C:术后应采用大剂量化学治疗+骨髓移植或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D:术后化学治疗应做12个周期 E:应给予术后放射治疗
某男性患者,25岁。在心理治疗会谈时表现为:约见时经常迟到,常对医生的学识提出质疑或对其建议提出反驳意见,凡事挑剔怪罪于他人,不完成治疗阶段布置的家庭作业却有一大堆理由,讨厌别人对他提任何要求,对是否接受治疗迟迟不作决定。
其治疗原则包括
A:以间接的方式告知患者治疗范围 B:不要设定限制 C:阐明后果 D:不提供选择 E:以上都对
某医生欲了解A、B两药治疗某病的疗效有无差别,将某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A、B两药治疗一个疗程,测得治疗前后的血沉(mm/h),见下表(假定A、B两药治疗前后的血沉之差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 
欲比较A、B两药疗效是否有差别,设计类型和资料类型分别是
A:配对,分类 B:配对,定量 C:成组,分类 D:成组,定量 E:区组,定量
某男性患者,45岁,有多饮、多食病史5年,未接受系统治疗。近两年明显消瘦,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糖尿病收住院。
患者患该病的基础治疗是
A:口服降糖药治疗 B:胰岛素治疗 C:手术治疗 D:运动治疗 E:饮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