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固体分散技术,微囊与微球,脂质体等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关于缓释,控释制剂,叙述错误的为:
A: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大于12小时)一般而言不必制成缓释制剂 B:维生素B2可制成缓释制剂,以提高其在小肠的吸收 C:缓释或控释制剂中所含的药物往往超过一次剂量,如设计不周,工艺不良或释药太快等原因,有使患者中毒的可能。故药效激烈的药物,通常不适于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 D:对于水溶性药物,可制备成W/O型乳剂,以延缓释药 E:渗透泵型片剂与包衣片相似,只是在包衣片剂的一端用激光开一细孔,药物由孔流出 F:控释制剂释药速度接近一级速度过程
制剂新技术和新制剂不断发展,大大地提高了药物临床治疗效果。
以下关于缓、控释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药物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宜设计成24小时口服一次 B: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下限为0.1mg/ml C:缓释制剂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药物的释放主要是零级速度过程 D:缓释、控释制剂体内评价主要是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一般要求3个取样点 E:缓、控释制剂释放试验的第一个取样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
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固体分散技术,微囊与微球,脂质体等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关于缓释、控释制剂,描述不正确的为
A: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大于12小时)一般而言不必制成缓释制剂 B:维生素B
可制成缓释制剂,以提高其在小肠的吸收 C:缓释或控释制剂中所含的药物往往超过一次剂量,如设计不周、工艺不良或释药太快等原因,有使患者中毒的可能。故药效激烈的药物,通常不适于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 D:对于水溶性药物,可制备成W/O型乳剂,以延缓释药 E:控释制剂释药速度接近一级速度过程
某男性患者,75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史15年,近5年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2周前症状加重,心脏超声示射血分数(EF)35%,在其治疗中使用ACEI类药物。
ACEI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体位性低血压 B:血管性水肿 C:咳嗽 D:高血钾 E:晕厥
某男性患者,75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史15年,近5年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2周前症状加重,心脏超声示射血分数(EF)35%,在其治疗中使用ACEI类药物。
关于ACEI类药物的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症状改善时维持剂量 B:先给予负荷量,再给予维持剂量 C:常与保钾利尿剂合用 D:最好在早晨,仰卧位开始治疗 E: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至目标剂量
ACEI
男性,30岁,血压21.3/13.3kPa(160/100mmHg),尿常规:蛋白(++)。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机制是()
A:ACEI不引起肾血流下降 B:ACEI能更好地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 C:ACEI不引起电解质紊乱 D:ACEI不引起立位性低血压 E:ACEI在肾功能不全时应用不受限制
男性,30岁,血压21.3/13.3kPa(160/100mmHg),尿常规:蛋白(++)。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机制是
A:ACEI不引起肾血流下降 B:ACEI能更好地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 C:ACEI不引起电解质紊乱 D:ACEI不引起立位性低血压 E:ACEI在肾功能不全时应用不受限制
男性,30岁,血压21.3/13.3kPa(160/100mmHg),尿常规:蛋白(++)。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机制是
A:ACEI不引起肾血流下降 B:ACEI能更好地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 C:ACEI不引起电解质紊乱 D:ACEI不引起立位性低血压 E:ACEI在肾功能不全时应用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