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9岁,右下肺炎,在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出现腹泻,伴有发热,每天泻6~15次,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B:霍乱 C: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D:伤寒 E:IBD F:AAD
患者男,49岁,右下肺炎,在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出现腹泻,伴有发热,每天泻6~15次,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
确诊方法是
A:组织培养细胞毒性测定 B: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炎症性改变 C:粪便细菌培养出艰难梭菌 D:菌群分析发现菌群失调改变 E: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升高 F:粪常规发现脓细胞 G:腹部立位X线片发现小肠胀气 H: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I:低蛋白血症 J:粪培养为念珠菌感染
患者男,49岁,右下肺炎,在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出现腹泻,伴有发热,每天泻6~15次,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
治疗措施为
A:立即停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B:改用其他AAD危险性小的抗生素 C:给予金双歧,丽珠肠乐等生物制剂,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D:如粪培养为念珠菌感染者,可口服制霉菌素或静脉滴注大扶康 E:应用正常人新鲜粪便加水研磨过滤的混悬液灌肠 F:纠正电解质紊乱 G:改用林可霉素治疗 H:治疗腹泻可用思密达 I:腹泻并伴有严重肠胀气者应用抗肠蠕动药,如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洛哌丁胺(Loperamide)治疗腹泻
女,60岁,因发热,腹痛,腹泻1天住院,腹泻每天十余次,为水样带黏液便,伴右下腹疼痛。病前有不沽饮食史。体检:体温38℃,脉搏11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WBC11.6x10
/L,N0.85。
若粪便常规示白细胞+++,应高度怀疑哪种疾病的可能性
A:细菌感染性腹泻 B:病毒性肠炎 C:秋季腹泻 D:急性胃肠炎 E:伤寒
患者男,49岁,右下肺炎,在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出现腹泻,伴有发热,每天泻6~15次,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B:霍乱 C: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D:伤寒 E:IBD F:AAD
患者男,49岁,右下肺炎,在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出现腹泻,伴有发热,每天泻6~15次,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
确诊方法是
A:组织培养细胞毒性测定 B: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炎症性改变 C:粪便细菌培养出艰难梭菌 D:菌群分析发现菌群失调改变 E: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升高 F:粪常规发现脓细胞 G:腹部立位X线片发现小肠胀气 H: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I:低蛋白血症 J:粪培养为念珠菌感染
患者男,49岁,右下肺炎,在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出现腹泻,伴有发热,每天泻6~15次,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
治疗措施为
A:立即停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B:改用其他AAD危险性小的抗生素 C:给予金双歧,丽珠肠乐等生物制剂,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D:如粪培养为念珠菌感染者,可口服制霉菌素或静脉滴注大扶康 E:应用正常人新鲜粪便加水研磨过滤的混悬液灌肠 F:纠正电解质紊乱 G:改用林可霉素治疗 H:治疗腹泻可用思密达 I:腹泻并伴有严重肠胀气者应用抗肠蠕动药,如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洛哌丁胺(Loperamide)治疗腹泻
某男性患者,25岁,急起腹泻,水样便、次数频、量多,无明显发热与腹痛,就诊时神志清楚
对该患者如下处理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处方3天易蒙停回家休息 B:粪便常规+悬滴检查 C:粪便碱性蛋白胨增菌培养 D:留院隔离观察治疗 E:血液生化检查
患儿,1岁,腹泻3天,大便为水样便,有呕吐,精神稍差,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周围循环好。
关于小儿腹泻的一些概念,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大多数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有轮状病毒等 B:腹泻脱水时应根据不同程度给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 C:病程小于2周为急性腹泻,病程大于2个月为慢性腹泻 D: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夏季 E:真菌性肠炎可因大量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