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5岁。发热,咳脓痰1周,胸部x线片示右下叶背段浸润阴影。用头孢呋辛治疗体温稍下降,但痰量增多,为脓血痰,有臭味。1周后复查胸部x线片示:大片浸润阴影中出现空洞。
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部x线片示空洞缩小。抗感染的总疗程应为
A:8-12周 B:6-8周 C:3-6周 D:2-4周 E:7-10周
患儿女,15岁,因“鼻塞,咳嗽,咳痰伴发热1个月”来诊。偶伴咯血。尿常规:尿蛋白(+),RBC6~10/HP。胸部X线片:双肺结节状阴影,个别有空洞。
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A:胸部CT B:肾活检 C:PPD试验 D:抗核抗体检测 E:抗GBM抗体
患儿男,3岁,因“高热14d”来诊。查体:无卡瘢,肺无啰音,肝肋下3cm。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升高。胸部X线片:双肺较均匀分布密度,大小一致的点状阴影,纵隔增宽(淋巴结肿大)。
PPD试验(+);父亲胸部X线片:有空洞。患者临床诊断为
A: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并原发型肺结核 B: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C:肺炎 D:原发型肺结核 E: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患儿女,1岁,因“低热伴轻咳3周”来诊。45d前曾高热1周后体温正常。看护患儿的保姆6个月前因咯血回当地治疗。生后接种卡介苗。查体:精神好,发育好;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肝肋下2cm,脾未及。病后第2周胸部X线片:上纵隔增宽,右肺门增大,右上肺片影。
入院后患儿出现活动后喘息,右肺喘鸣音明显。胸部X线片:右上肺不张,上纵隔淋巴结缩小。胸部CT:右上主支气管狭窄,阻塞。追问保姆诊断为浸润性肺结核,肺内有空洞。考虑患儿可能为
A:原发型肺结核合并淋巴结-支气管瘘 B:喘息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异物 D:支气管哮喘 E:支气管畸形
患者女,66岁。2001年3月因咳嗽伴咯血1次,行胸部CT平扫见左下肺小结节,2 cmx2 cm,内有空洞,密度不均匀,气管前腔静脉后见小淋巴结。患者拒绝治疗,进行随诊。1年后胸部CT平扫病灶较前无变化。既往曾有乙状结肠腺管状腺瘤史,未行手术治疗。
最佳治疗方案是(提示 若患者不同意外科手术及有创检查,定期复查胸部CT随诊,至2006年胸部CT见病灶明显增大,并伴肺内多发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腺癌。行一线,二线治疗后疾病均进展,拟行三线治疗。)
A:紫杉醇+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B:多西他赛+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C:诺维苯+铂类x4,力比泰x4,多西他赛 D:VP-16+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E:紫杉醇+铂类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多西他赛
患者女,66岁。2001年3月因咳嗽伴咯血1次,行胸部CT平扫见左下肺小结节,2 cmx2 cm,内有空洞,密度不均匀,气管前腔静脉后见小淋巴结。患者拒绝治疗,进行随诊。1年后胸部CT平扫病灶较前无变化。既往曾有乙状结肠腺管状腺瘤史,未行手术治疗。
最佳治疗方案是(提示 若患者不同意外科手术及有创检查,定期复查胸部CT随诊,至2006年胸部CT见病灶明显增大,并伴肺内多发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腺癌。行一线,二线治疗后疾病均进展,拟行三线治疗。)
A:紫杉醇+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B:多西他赛+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C:诺维苯+铂类x4,力比泰x4,多西他赛 D:VP-16+铂类x4,多西他赛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 E:紫杉醇+铂类x4,靶向治疗(IRzongSA/Tarceva),多西他赛
男性,23岁,近1月常有低热,胸片显示有模糊阴影伴有空洞,空洞时大时小,为张力性空洞
张力性空洞主要形成机制 ( )
A:引流支气管半阻塞状态——活瓣机制 B:空洞壁有弹性 C:空洞合并真菌感染 D:空洞周围有胸膜增厚 E:空洞周围伴肺不张
男性,23岁,近1月常有低热,胸片显示有模糊阴影伴有空洞,空洞时大时小,为张力性空洞
以下哪项不是张力性空洞的X线特征 ( )
A:薄壁空洞 B:大小变化迅速 C:厚壁有岛屿性突起 D:有液平面 E:有时有空洞周围压缩性肺不张
某男,25岁,近1个月常有低热,胸片显示有模糊阴影伴有空洞,空洞时大时小,为张力性空洞
以下哪项不是张力性空洞的X线特征
A:薄壁空洞 B:大小变化迅速 C:厚壁有岛屿性突起 D:有液平面 E:有时有空洞周围压缩性肺不张
某男,25岁,近1个月常有低热,胸片显示有模糊阴影伴有空洞,空洞时大时小,为张力性空洞
张力性空洞主要形成机制
A:引流支气管半阻塞状态--活瓣机制 B:空洞壁有弹性 C:空洞合并真菌感染 D:空洞周围有胸膜增厚 E:空洞周围伴肺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