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贫血已半年,经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浅表淋巴结未及。血象:RBC 2.30x10/L,Hb 70g/L,WBC 3.5x10/L,白细胞分类可见幼稚粒细胞为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Pelger畸形,PLT 46x10/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为3%,早幼粒为4%,红系有巨幼样变,可见小巨核细胞。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为(+++),铁粒幼细胞为47%,环形铁粒幼细胞为19%。

以下何种疾病不会出现铁粒幼细胞增多 ( )

A: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患者女,57岁。患糖尿病10年,高热1周前来就诊。实验室检查:Hb 106 g/L,PLT 412x10/L,WBC 38x10/L,中性中幼粒细胞0.10,中性晚幼粒细胞0.1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34,嗜酸粒细胞0.01,嗜碱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20,单核细胞0.04,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

该患者若是类白血病反应,其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

A:有原发疾病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显著增高 C: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无Auer小体 E:无Ph染色体 F:骨髓铁染色正常 G:硝基四氮唑蓝试验呈阳性反应 H:维生素B12水平常升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x10/L,血小板为50x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男,19岁,发热,牙龈出血10天,实验室检查:Hb75g/L,WBC2.0x10/L,细胞分类示: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5%,单核细胞5%,PLT23x10/L,骨髓检查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35%,早幼粒细胞占16%。

骨髓,血象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原始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OX(+),NAP积分5分,NBE(-)。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某女,25岁,发热、伴牙龈反复出血2周,查皮肤粘膜有出血点,胸骨下段有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可见幼稚细胞,约占4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早幼粒细胞66%,胞浆易见Aure小体。

为确定白血病类型,首选以下哪项骨髓细胞的组织化学检查

A:过氧化酶 B:非特异性酯酶 C:苏丹黑染色 D:糖原染色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某女性患者,36岁,因乏力、牙龈渗血、鼻衄1周入院。查血象: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2.8×10/L,血小板45×10/L。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占89%

患者牙龈渗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贫血 B:牙龈炎 C:白细胞低 D:血小板功能异常 E:合并DIC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L,血小板为50×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某女,37岁,因乏力、牙龈渗血、鼻衄1周入院。查血象: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2.8×10/L,血小板45×10/L。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占89%

患者牙龈渗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贫血 B:牙龈炎 C:白细胞低 D:血小板功能异常 E:合并DIC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L,血小板为50×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